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此館是北京市第一家由農民集資建立的村級陳列館。占用挺進軍司令部舊址四合院一套,全部展線48.2平方米,資料照片135幅、文字介紹16幅、圖表3幅、油畫4幅、連環畫二組八幅、拓片二張、沙盤一個,實物108件。馬欄村保留有大量抗戰時期遺址,其中有「馬欄事件」發生地;張秀林跳崖處;扔地雷處;多處防空洞,還有挺進軍司令部政治處、機要科、通訊科、警衛班、醫院、槍械所、彈藥庫等遺蹟。

展室介紹

陳列館分為四個展室。第一展室:挺進軍成立前後。表現抗戰爆發,冀察晉軍區派鄧華、宋時輪支隊開闢平西根據地。1939年挺進軍成立,司令部駐在馬欄村。第二展室:挺進軍戰鬥歷程。重點反映挺進軍粉碎日寇十路圍剿,揭露日軍在平西犯下的滔天罪行。第三展室:馬欄村抗戰鬥爭史。展示了馬欄人民對日寇進行游擊戰、破襲戰、地雷戰的史實。第四展室:司令部原貌陳列,以實物為主。全部展線48.2平米,資料照片135幅、圖表3幅、文字介紹16幅、油畫[1]4幅、連環畫二組8幅、拓片2張、沙盤1個,實物108件。

場館改造

2007年6月1日至6月25日,已開館10年的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將閉館改造。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落成於1997年7月7日,是我國第一個農民發起舉辦的村級革命題材陳列館,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市首批命名的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北京市註冊的唯一一個村級博物館。該館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的一所普通古代民居兩進四合院內。挺進軍司令部是當時平西抗日鬥爭的軍事指揮中心。

此次改造,軍事博物館[2]、抗日戰爭紀念館等相關部門協助陳列館進行了改造設計,將增添燈光、音響等現代設施,對展室重新進行布展。新的陳列展覽,將用大量的實物和歷史圖片資料重點展現挺進軍的歷史,展現當年挺進軍的戰鬥歷程,展示馬欄村人民在抗戰時期積極支前、配合挺進軍進行游擊戰、破襲戰、地雷戰、伏擊殲滅戰的史實,更加具有有專業性,預計投資30多萬元。

挺進軍歷史

1940年2月7日,團長白乙化帶小股部隊化裝進入敵占區,內線將看守糧庫的敵人引進飯館,十多支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敵人。挺進軍在外運糧食時被炮樓上的日本憲兵發現,在激戰中消滅了敵人,將糧食全部運往根據地,這是挺進軍虎口奪糧着名戰鬥。

抗戰時期,挺進軍轉戰平西、平北、冀東等地,象一柄利劍牢牢插進日寇的心臟,1941年挺進軍深入妙峰山地區宣傳持久戰。在巨石上刻下「堅持持久戰」,「堅決抗戰到底」,「挺進軍宣三十年(1941)秋張為秦制」。這是北京門頭溝區發現的抗戰時期唯一的摩崖石刻,珍貴革命文物。

1942年6月27日,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日軍包圍了馬欄村,村民被驅趕到戲台前,敵人架起了機槍,逼迫交出抗日家屬,血腥屠殺即將開始。63歲的老人張蘭珠挺身而出:「我是!不知道!」┅┅張蘭珠為救眾鄉親壯烈犧牲,鬼子臨走燒了抗屬的房子60多間。敵人的殘暴激起馬欄人民更高的抗日熱潮。1955年11月9日毛澤東主席為張蘭珠親筆簽發了光榮紀念證。

1946年7月7日,宛平縣政府為紀念抗戰英烈,建立了永久紀念碑(本刊封面)。碑的正面,額書「豪氣長存,英名萬古」雙勾楷書;正中楷書陽文:「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宛平縣政府縣長傅萬睦暨全縣人民公立┅┅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七月七日穀旦」,余面刻烈士英名及所在村莊,共記載了98個村,472位烈士。

視頻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相關視頻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北京首次系統研究冀熱察挺進軍戰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