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仙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仙戲

中文名稱;八仙戲

另稱;八仙慶壽

出處;八仙慶壽

實質;吉祥小戲

八仙戲,民間百姓稱"打八仙"、"八仙慶壽",溫州一帶藝人統稱之為"八仙"。系流布於青州臨淄接壤地方的民間小戲,乃是以外地流入的地攤演唱形式為基礎,吸收當地藝術營養發展而形成的。由於演出此戲,慣例是開場演《八仙慶壽》,群眾稱之謂"唱八仙",隨之沿習呼定名為"八仙戲"。

蒼南「民間八仙戲」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民間八仙戲」屬於正戲之前的吉祥小戲,是在蒼南流傳許久、獨具特色的地方傳統戲劇類型,一直以來深受社會大眾喜愛。

概述

類別

"八仙"是一種吉祥小戲,也是在正戲開演之前演出的摺子小戲,分"大八仙"和"小八仙"。

形式

不論"大八仙"還是"小八仙",八仙戲的形式皆為神仙聚會,亦唱亦舞。

內容

主要內容是祈求賜福、慶壽、加官、送子、魁星點斗、財神進寶等。演出此類小戲,主要是為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

文詞

八仙戲的文詞,既有文彩絢麗的唱段,也有貼近民間生活的俚語。如《高老莊》中小姐的定場詩云:"春風剪開桃李花,白面紅腮映日斜。對對蝴蝶穿翠柳,婉轉鶯歌透窗紗。"豬八戒變俊生後唱道:"攜手相攙,二人閒遊到花園。和風解人倦,色色景物鮮,桃李花爭艷,蝴蝶翩翻。百轉黃鸝遙呼喚,玉樓人醉杏花天。"而在《尋徑》中豬八戒的唱段,則充滿了泥土的芳香,如"豬八戒,笑嘻嘻,鍋下腰,使力氣。因為掙妻嘴拱地,桑棵掛得耳朵腫,碰上楂子嘴沒皮,噴呀噴呀喘粗氣。豬八戒拱了多時,二畝地還有八厘。"豬八戒與女子的對話,更是富地方色彩而又妙趣橫生。

女:你拱就拱,不拱就鐵匠挑爐-散火(伙)。

戒:你吃燈草灰啦,說話這麼輕巧。

女:我背着石頭駕雲,根里就沒點輕巧意思。

戒:那是在鏊子上睡的-話頭焦爽着呢。

女:我老和尚吃麵,不知焦爽啥滋味呢。

戒:我給你個拙老婆攤煎餅-一耙子搗了稀胡爛。

女:我看你和了面做"咕?"-不擀(敢)!

戒:我"呱啦鞭"打?牛-趕(敢)得你哞哞的。

八仙戲的音樂為曲牌體,已收集到的曲牌有:〔燭影飛〕、〔駐雲飛〕、〔耍孩兒〕、〔桂枝香〕、〔號佛〕、〔混江龍〕、〔皂羅袍〕、〔步步緊〕、〔點絳唇〕等。這些曲牌,調式、旋律、節奏各有特點,有的柔情綿綿,有的粗獷奔放,如〔燭影飛〕旋律平穩舒展,尾句八度大跳,用假嗓,適於抒情;而〔耍孩兒〕節奏較緊奏,如行雲流水,便於敘事;〔號佛〕則近於勞動號子;〔混江龍〕散起散收,中間反覆,多用於武勇人物。其伴奏樂器,搬上舞台後,笙笛之外,又加上了京胡、二胡、嗩吶等。打擊樂器同於京劇,其中要說特點的話,就是曲牌起唱和中間的過門,有時加打擊樂器,很像肘鼓子那樣。八仙戲的表演,因其搬上舞台時,是以肘鼓子或京劇藝人作教師的,所以,基本是取京劇的表演程式,又有肘鼓子戲的幾分生活化色彩,無明顯的特點。

傳統

舊時凡遇廟會、修祠、圓譜等活動,或者地方上有喜慶之事,必打"八仙",而戲曲演出團體如不會"打八仙",就無人下訂單請戲。為此,演出團體對此頗為重視,任何班社招收藝徒學藝,首先要學會"打八仙"中的跳加官。

淵源

起源

八仙戲源於宋元雜劇和南戲,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中稱:"宋官本雜劇,即有《宴瑤池爨》。"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院本名目》中載有《瑤池會》、《蟠桃會》、《八仙會》、《王母祝壽》等多種名錄,元鍾嗣成亦著有《宴瑤池王母蟠桃會》。明朱有燉著有《新編福祿壽仙官慶會》、《群仙慶壽蟠桃會》、《新編瑤池會八仙慶壽》等。刻於明代的一本戲劇和散曲合集《風月錦囊》(在我國失傳已久、但在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的聖洛倫索皇家圖書館保存着一種重刊本)第二十卷保存着朱有燉的《八仙慶壽》。清無名氏選編的《千家合錦》也選錄了明傳奇《長生記》中的《八仙慶壽》一出。明代教坊編演的群仙慶壽劇中,有《眾群仙慶賞蟠桃會》、《祝聖壽金母獻蟠桃》等劇目。日本的古典戲劇"能樂"劇本《謠曲》中,也保存着《西王母》、《東方朔》等劇目。

文本中的描述

此外,在明清小說中常有演出"八仙"戲的描述:《水滸傳》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描述梁山好漢受招安後,皇帝大宴梁山好漢時,教坊司、禮樂司出演八仙慶壽的情景。明末小說《鼓掌絕塵》第三十九回中,描述五月十三日關聖生辰時,在三義廟正殿前搭戲台演戲,當正戲《千金記》開演前則先演了《八仙慶壽》。清乾隆年間進士趙翼檐曝雜記》卷一"大戲"條中有一段文字:"……有時鬼神畢集,面具千百,無一相肖者,神仙將出先有道童十二三歲者作隊出場,繼有十五六歲、十七八歲者,每隊各數十人,長短一律,無分寸參差。舉此則其他可知也,又按六十甲子,扮壽星六十人,後增至一百二十人,又有八仙來慶賀,攜帶道童不計其數……"記述的便是"八仙慶壽"的內容。

演變

如今浙南一帶流傳的"八仙"戲與宋、元時期的"八仙"戲有淵源關係,但兩者之間有所不同。宋、元時期的"八仙"戲表現的是"神仙道化"和"隱居樂道"內容。到了明初,《蟠桃會》、《八仙慶壽》、《仙官慶會》等戲,則主要表現神仙慶壽和獻瑞、驅邪,成為歌舞昇平的吉祥戲了。從蒼南得以保存的"八仙"劇本看,角色上仍沿用南戲的"生、旦、淨、丑、外、末、貼"七種,但劇本本身幾乎看不出有何故事情節和戲劇衝突,僅是一種展演式的短本。從蒼南現仍在表演的"打八仙"形式來看,內容上雖表現了西王母慶壽的熱鬧場面,但僅是一種熱鬧的吉祥戲,借其熱鬧的排場來烘托節令氣氛,兼具祈福除煞的內容。特別是"八仙"中的"大八仙",場面盛大,氣氛異常熱烈,需劇團的全班人馬上場,也有向觀眾亮行頭、亮角色、亮實力的作用。可見現仍在演出的"八仙"是從明代以後開始演變的吉祥戲。[1]

形成

八仙戲形成於現淄博市臨淄區五路口村。據該村現存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碑記,當時該村稱"羊羔莊",是因為該村每年農曆十一月初八日起,有六天的羊羔大會而得名。據此可知,這裡是魯中羊羔、皮毛、 山貨重要集散地,也是各方藝人競技獻藝的地方。這一帶還有許多大寺、古剎,村內有龍王廟、菩薩廟,鄰村 十里內便有蓬鬆寺、鐵佛寺、曹村庵等知名一方的寺庵,所以又是雲遊僧尼齋宿的所在。這些就是八仙戲起源形成於此地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

丁博民詹仁中在《藍關戲音樂介紹》中說:"藍關戲是漁鼓的發展,它是順着道教自西向東發展而隨之流傳的。"八仙戲原還有一出《燒海》,也是藍關戲的傳統劇目之一。從這裡看到兩者如出一源,即由漁鼓發展而成,由西向東傳來。八仙戲的劇目,無一不分別歸入《東遊記》、《西遊記》兩大部中,看來歸《東遊記》的劇目-《八仙慶壽》、《燒海》是由山西傳來的依據是肯定的。這些來自不同方向的劇目,在羊羔莊落戶後,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據今五路口村老年演員李開先講,他就曾聽長輩們說過請肘鼓子藝人張華榮來給他們排武場、教身段的情況。同時他們與當地的京劇子弟班交流演出也是經常的事。這樣逐步由"地攤"搬上了舞台。從清同治八年就有結構完整而嚴密的抄本看,至晚到清末,一個富地方特色的新劇種-八仙戲,已在這裡形成了。

傳說

由江南傳來說

八仙戲的起源,當地傳說有二:一說是由山西來了一個乞食人,住在龍王廟內,每日端瓢演唱討飯謀生,村里人聽他唱得悅耳,學了下來,後發展成了八仙戲;一說是1622年至1722年間(清康、乾年間),一幫江南戲子在羊羔大會上"盤地攤"唱高腔,笙笛伴奏,十分動人,當地熱心戲曲活動的人們,請他們傳教了幾齣戲,就是後來的八仙戲。從現在能見到的有關材料看,兩說似都有一定的依據。先看由南方傳來說,今存1882年(清同治八年)抄本,共收錄劇目八個,第六出劇名下注"新續"二字,這就是說原有劇目為五個。這五個劇目中,有多處把"知道了"說成"曉得"。如《雙叉嶺》:"唐僧:悟空拉馬速速起程。孫悟空:曉得。"《賈家莊》:"菩薩:看迎風茶來。大女兒:曉得。"這"曉得"顯然是江南方言。再從當時稱"唱高腔"看,高腔即弋陽腔,主要流布於湖、廣、雲、貴間,這裡的藝人被臨淄人稱之"江南戲子",是完全可能的,以此可以肯定,部分戲目系由江南傳來是可信的。[2]

由山西傳來說

再看由山西傳來說。《八仙慶壽》中,張果老有唱段雲:"張果老,手段高,簡板打,漁鼓敲,驢在水上撒歡叫……"這裡的"漁鼓敲"露出了由漁鼓演變而來的痕跡。而《八仙慶壽》的全部詞語,又基本與藍關戲《祭廟》(又稱《敬火神》)相同。僅舉開場唱段為例,就可窺全豹。

《八仙慶壽》《祭廟》

玉皇敕令九重天,玉皇敕旨九重天,

王母蟠桃會眾仙。王母蟠桃宴眾仙。

南山松柏枝枝綠,南山青松枝枝綠,

北海靈芝朵朵鮮。北海靈芝朵朵鮮。

對對金童捧壽酒,對對金童斟壽酒,

雙雙玉女作詩篇。雙雙玉女贈詩篇。

三杯醉倒蓬萊客,吃酒醉倒蓬萊閣,

八仙慶壽萬萬年。八仙慶壽萬萬年。

傳播

該劇種形成初期,深受當地群眾喜愛,迅速流傳到了今青州彭家莊,臨淄東境劉辛、鄭辛、曹村一帶,占有了一方的觀眾。

八仙戲搬上舞台後,隨着藝術上的提高,劇目也不斷增加。除移植劇目外,清末童生於漢章還編創了《無底洞》、《離中離》(當地稱荒唐話為"離話"》兩齣。《離中離》中有唱詞雲:"不耍濟南,先逛青島膠州灣,找個事情干,就有大銀元。"看來有針砭時弊寓意。這時,全部劇目達20齣。

1954年,臨淄縣文化館第一次對八仙戲進行發掘,發現了清同治八年抄本,並創作現代八仙戲《兩個苫子》參加了1955年山東省戲劇創作會演。1959年,五路口村業餘劇團創作八仙戲《一罐銅錢》,參加了昌濰地區戲劇會演。1956年,五路口村業餘八仙戲演員王家義出席了山東省劇目工作會議,在會上表演了八仙戲,並獻出了有17個劇目的八仙戲抄本。1991年,由紀根垠主持校點注釋八仙戲古籍抄本《西遊記》,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到1995年,五路口村還保留着年、節上演八仙戲的傳統。

劇目

八仙戲的劇目《燒海》因犯本村龍王廟忌停演而致失傳。現見於1950年前抄本的有《白虎嶺》、《萬壽山》、《白雲洞》、《賈家莊》、《尋徑》、《毒敵山》、《高老莊》、《雙叉嶺》、《鬧沙河》、《火雲洞》、《陳家莊》、《黑風洞》、《陰霧山》、《黃花觀》、《無底洞》、《洪江口》、《劉全進瓜》。這些劇目,從其總體上看,多數內容健康,並具雅俗共賞的特點。如《八仙慶壽》全劇充滿着輕鬆愉快的情趣,並有時給人以幻景的美感。《火雲洞》等搬演了《西遊記》孫悟空為民除害的故事;而《陳家莊》中的鯉魚精、《黑風洞》的蜈蚣精等,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濃厚的勸善色彩。但也有少量的劇目有不健康因素和糟粕夾雜其間,如《洪江口》宣揚因果報應;《劉全進瓜》游十八層地獄,迷信、恐怖。

蒼南縣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民族民間藝術普查中,發現龍港鎮戲劇協會主席高福玉先生保存了15套"八仙"劇本,其中"大八仙"有《三張桌》(又名文武會)、《天官八仙》、《七星八仙》、《賜福》、《上壽》、《獅子鶴八仙》、《拾福》、《堆仙》(又名《奉蟠桃》)等劇目;"小八仙"有《萬道金光》、《三星》、《抬壽》、《富貴長春》、《一文錢》、《上台盤》、《送子》等劇目。[3]

相關視頻

2018臨淄百姓春晚 八仙戲《八仙慶壽》

蒼南民間八仙戲《萬道金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