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一軍旗紅(郭興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一軍旗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八一軍旗紅》中國當代作家郭興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八一軍旗紅

每到八月來臨之際,我的腦海里便會縈繞着鏗鏘激昂的旋律:「雄偉的井岡山,八一軍旗紅,開天闢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從無到有靠誰人?偉大的共產黨,偉大的毛澤東……」

井岡山,位於羅霄山脈的中段,那裡山峻林秀,被人們稱為「仙山」、「聖山」那裡地處寧岡、酃縣、遂州、永新四縣之交,周圍500餘里。1927年9月,湖南秋收起義之後。毛澤東即率領參加秋收起義的革命武裝進駐井岡山,1928年4月,與朱德所率領的南昌起義的部隊會師。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根據地。於是,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領導的部隊,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

革命力量日益壯大,根據地也日漸擴大,引起了敵人的恐慌,對井岡山發起了進犯。毛澤東親自帶領部隊前去迎戰比我軍多十幾倍兵力的敵軍,敵人首先進犯的是黃洋界。

黃洋界位於茨平西北17公里,山頂海拔1343米。這裡峰巒疊嶂,地勢險峻。時常瀰漫着茫茫雲霧,看上去好像汪洋大海,一望無際,因之又名「汪洋界」,又稱「望洋界」。它是進入井岡山的一個險要的口子,稱哨口。其東為桐木嶺,南為硃砂沖,西為雙馬石,北為八面山。黃洋界距井岡山的中心茨平25里,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寧岡。形勢險峻,左鄰深谷,右倚陡壁,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當敵軍進犯時,我軍第一營聞訊於8月28日星夜兼程前往迎擊,29日即至黃洋界構築工事。30日,敵以優勢兵力做四次進攻,均被擊退。敵死傷數百人,被打垮一個團,次日中午,我軍又發兩顆炮彈,均命中敵營,敵急抱頭逃遁。八一軍旗引領子弟兵,旗開得勝。

革命形勢有了很大發展,很多省份建起了許多大小不一的根據地。全國紅軍已發展至十萬人,蔣介石大起恐慌,於1930年糾集了10萬兵力,對根據地進行了第一次大圍剿。當時中央紅軍不足四萬人,但是,我們的子弟兵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採取了靈活的機動的戰略戰術,又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在這次反圍剿中,五天之內打了兩個大勝仗,俘獲敵人9000餘人,還活捉了敵軍師長張輝贊,敵人便望風而逃。

但是,蔣介石並不死心,於1931年又糾集20萬兵力發動了第二次圍剿。當我軍只有三萬人,但我軍士氣特別旺盛,採取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又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兩次反「圍剿」的勝利,並沒有使敵人死心,於1931年7月,蔣介石親任總司令,並請德、英兩個外國人當軍事顧問,兵力也增加到30萬,分三路向根據地瘋狂的進行「圍剿」。紅軍在毛澤東和朱德的指揮下,採取誘敵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虛弱的方針,在80天內,三戰三捷,殲敵三萬人,繳獲槍支一萬多支,勝利的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

不料,蔣介石仍不甘心失敗,於1932年底又調集兵力50萬人,對根據地再一次進行「圍剿」。我們的子弟兵紅軍採用集中兵力,在運動戰中各個擊破的方針,殲敵三個師,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從井岡山走來的這支人民子弟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着八一這杆鮮紅的軍旗,在中國革命的道路上,不畏千難萬險,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披荊斬棘,四渡赤水,搶過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突破敵人重重圍追堵,圍追堵截,奔走25000里,奔赴抗日前沿,將紅旗插到了延安。抗戰八年,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又高舉八一戰旗,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把五星紅旗插上北京城。建立了新中國

放眼當今世界形勢,風雲變幻莫測,人民解放軍、人民子弟兵更是護國的銅牆鐵壁,全國五大戰區的子弟兵,高擎着鮮艷的八一軍旗,嚴陣以待。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讓我們放聲高唱:「雄偉的井岡山,八一軍旗紅,開天闢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1]

作者簡介

郭興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中學高級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