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祿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祿第位於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是梅州清代企業家張弼士的故居,光祿第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建築面積4180平方米,為典型的三堂四橫一圍客家圍屋,共有18個廳、13個大井、99個房間[1]。2013年成為中國國家3A級景區。

基本內容

光祿第簡直就像一位大官的大宅,北靠山,屋前是一片稻田。大院門前有清政府御賜「樂善好施」、「 急公好義」牌坊,正門上的「光祿第」匾額為據說清代名臣李鴻章手書。

光祿第比較有名氣,除了這老屋的「九九」氣派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屋的主人張弼士就是國內很有名氣的張裕葡萄酒創始人。說它的氣派是指整座宅院面積4000餘平方米,共有18個廳、13個天井和99個房間,飛檐斗拱、雕樑畫棟。

踏着布滿歲月磨痕的石板,走入了「蔭遠流長」橫匾下的外牆門。門板斑駁,正面上方石匾上「光祿第」三個大字早已褪色,只有門上貼着的一副春聯還燦燦如新。

穿行於廳堂橫屋之間,看那天井花木、屋角綠樹、木門鏤花、古牆蔓藤、箕籮掛壁、紅花出牆,無不極具中國古典審情趣,不經意間回首,於院中側門外窺,郭外青山,村邊綠樹。

屋內可以看到以前很多的客家人用具,例用結婚八大件。

最左邊橫屋的大門由六扇屏風式的小門拼成,門扉緊閉。因為有很房屋鎖了起來,不讓人參觀,所以意猶未盡之下,只能央央而回。

相關資料

祖籍大埔車龍村的張弼士,生於1841年12月21日。從小替人放牛,18歲那年遠渡南洋,先在紙行當雜工,得老闆信任升為賬房。他刻苦耐勞,在掌握了岳父的全部財產後,從19世紀60年代起經幾十年不懈拼搏,資產超過8000多萬兩白銀,成為當時東南亞首富。在國內,張弼士還是中國葡萄酒之父,創辦了張裕葡萄酒公司。此後他在國內外建起了大量的房屋,幫貧濟困,西河的光祿第為其中之一,山間中的這座光祿第為三堂四橫一圍的超大型圍龍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十分壯觀。

張弼士一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學習、研究的東西。曾被清政府任命為新加坡總領事,近代的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現代的孫中山袁世凱,乃至美國的威爾遜總統,都對他「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於中華民眾」的愛國思想所感動[2]。據張弼士的後代介紹:1916年,76歲的張弼士在馬來西亞巴達維亞逝世後,葉落歸根,其棺木被運回車龍村。整整一個月的祭拜活動後,安葬在下黃沙坑村。

視頻

光祿第 相關視頻

《廣東地名故事·梅州篇》光祿第和田家炳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