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潑陂河鎮第一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光山縣潑陂河鎮第一中學河南省光山縣潑陂河鎮第一中學創建於1978年,是信陽市首批示範性初中之一。學校占地41畝,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現有28個教學班,2100多名師生員工。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是一所設施齊全的寄宿[1]制農村初中。
潑河一中簡介
三十年來,學校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教學、體育、住宿生活等設施逐步完備,高標準的實驗室、校園網相繼建成。學校擁有一支精幹的師資隊伍,現有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1人,本科學歷占65%,學歷達標占96%。通過實施結對拜師、青藍工程,打造了一支業務精湛的研究型教師團隊[2]。
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大力推進全員化、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育人體系,注重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先後培養了一萬多名合格畢業生,為地方經濟建設、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學校多次獲得市級平安校園、縣一類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稱號。
學校文化
以德治校,育人為本
學校德育工作由校長負責,年級組長、班主任、全體教師具體實施,形成了「總體有協調、部門有分工、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的德育組織機制。着重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學生的思想道德與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等,湧現出一大批「師德標兵」、「文明學生」。
深化改革,優化課堂
學校大力開展新課程改革,堅決摒棄「滿堂灌」的課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實效。近三年來,學校重點開展了校本培訓和現代信息技術培訓。95%的教師能製作課件、使用多媒體教學。2008年學校在全縣電化教學評估中獲得總分第一名。
素質教育,提高能力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學校硬件設施日趨完善。全縣一流的實驗室,保證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開設率達到100%;全天候開放的閱覽室、微機室,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與探索精神;成立的田賽、徑賽、音樂、繪畫等課外活動小組,促進了學生的多元的發展。從2008年秋季開始,學校扎紮實實開展了大課間活動。有力推進了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
春華秋實三十載揚帆發展正逢時
三十年滄桑砥礪,三十年巨變無聲。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潑河一中師生信心百倍,豪情滿懷,朝着創建豫南名校的奮鬥目標正闊步前進!春華秋實三十載揚帆發展正逢時!
辦學特色
多年來,該鎮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鎮主要領導經常深入轄區各中小學,了解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教學、生活等情況,及時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教育上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先後在該鎮一中投入160萬元建成男、女生宿舍樓,很好地解決了學生住宿問題。在鎮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該鎮每年教師節前夕仍拿出1萬元至2萬元召開表彰大會,對本鎮優秀教師和教育先進工作者等進行表彰。每年撥出專款2萬元至3萬元用於鎮中心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對考取清華、北大的該鎮子女給予一定的資助,組織召開由鎮、村主要領導和社會知名人士參加的座談會,優秀學子在座談會上暢談學習經驗及今後人生努力方向,政治上給榮譽、經濟上得實惠。
全鎮24個村(街)也把教育工作當作最重要工作來抓。針對當前農村教育特點,優先解決辦學過程中出現的難題,關心教師家庭生活,關愛家庭困難的學生。市檢察院駐該鎮鄔圍孜村第一黨組織書記阮鐵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多方努力,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幫助該村學生,目前已爭取到「春蕾」項目資金12萬元,資助貧困女童100名。同時各村(街)利用教師節或春節等重大節日以不同形式尊師重教,有的向老師們贈送禮品,有的組織全體村幹部和全體老師參加的座談會將老師們當作座上賓招待,重教之舉深得民意,尊師之情溢於言表。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在該鎮得到充分體現。為了讓子女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父母省吃儉用為子女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的傾盡家庭所有想方設法將子女送到條件和師資等好一點學校就讀,有的為了子女上學從農村轉移到城鎮,條件好的便買房供子女上學、條件差點的便到鎮上租房也要為子女提供方便。家庭支出優先保障子女上學,家庭成員中吃得最好的是上學的子女、穿得最好的也是在學校就讀的孩子,只要自己的子女學習成績好再苦再累也值得。
師資隊伍
該鎮教師隊伍是一個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教育事業的群體。他們以從事教育事業為榮,以能在該鎮教書育人為幸,有的全家都在教育系統上,有的還是教育世家,他們執着於這一平凡而偉大的工作,甘願為教育戰線上奮鬥終生。育紅小學老師蘇德宏就是其中一位,他多年從事教育事業,退休後仍堅持在教育事業上發揮餘熱,在其它行業可能發展更好的景況下他卻把自己多年省吃儉用積蓄的一點資金投入到教育事業上,創辦了鎮第一所民辦小學——育紅小學,為該鎮的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 ↑ 「我從寄宿學校出來的朋友,沒有一個人後悔」,這3點原因很重要 ,搜狐,2020-12-06
- ↑ 團隊意識培養的意義 ,行知部落,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