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拓跋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拓跋提(?-494年),鮮卑名步洛提[1]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孫,臨淮宣王拓跋譚之子。

正平二年(452年)其父臨淮宣王拓跋譚薨,拓跋提襲其爵位,又為梁州刺史。太和年間,北魏朝廷經濟困難,魏孝文帝元宏為了南征,分別用三千匹和二千匹帛買斷了臨淮王拓跋提及樂良王元長命的宗室屬籍[2][3]。後因拓跋提貪縱而被削去爵位兼增加刑罰,而徙配北鎮。後來拓跋提子員外郎拓跋穎免冠請求以除去官職,代替父親戍邊,但是孝文帝並不准許。

後來拓跋提跟從聖駕南伐。至洛陽後,參與制定遷都這提議。但是其後不久便去世,以參與預備遷都有功,被追封長鄉縣侯。宣武帝時,贈雍州刺史,以諡號「懿」。其子元昌於宣武帝時復封臨淮王。另有子元孚

兒子

參考

  1. 《文化安豐·元孝矩墓誌》
  2. 《魏書·卷十九上·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上》:初,遙大功昆弟,皆是恭宗之孫,至肅宗而本服絕,故除遙等屬籍。遙表曰:「竊聞聖人所以南面而聽天下,其不可得變革者,則親也,尊也。四世而緦服窮,五世而袒免,六世而親屬竭矣。去茲以往,猶繫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又律雲議親者,非唯當世之屬親,歷謂先帝之五世。謹尋斯旨,將以廣帝宗,重盤石。先皇所以變茲事條,為此別制者,太和之季,方有意於吳蜀,經始之費,慮深在初,割減之起,暫出當時也。且臨淮王提,分屬籍之始,高祖賜帛三千匹,所以重分離;樂良王長命,亦賜縑二千匹,所以存慈眷。此皆先朝殷勤克念,不得已而然者也。古人有言,百足之蟲至死不僵者,以其輔己者眾。臣誠不欲妄親太階,苟求潤屋,但傷大宗一分,則天子屬籍不過十數人而已。在漢,諸王之子不限多少,皆列土而封,謂之曰侯,至於魏晉,莫不廣胙河山,稱之曰公者,蓋惡其大宗之不固,骨肉之恩疏矣。臣去皇上,雖是五世之遠,於先帝便是天子之孫,高祖所以國秩祿賦復給衣食,後族唯給其賦不與衣食者,欲以別外內限異同也。今諸廟之感,在心未忘;行道之悲,倏然已及。其諸封者,身亡之日,三年服終,然後改奪。今朝廷猶在遏密之中,便議此事,實用未安。」
  3. 《北史·卷十七·列傳第五》:遙表曰:竊聞聖人所以南面而聽天下,其不可得變革者,則親也尊也。四世而緦服窮,五世而袒免,六世而親屬竭矣。去茲以往,猶繫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又律雲議親者,非唯當世之屬親,歷謂先帝之五世。謹尋斯旨,將以廣帝宗,重盤石。先皇所以變茲事條,為此別制者,太和之季,方有意於吳、蜀,經始之費,慮深在初,割減之起,暫出當時也。且臨淮王提分屬籍之始,高祖賜帛三千疋,所以重分離;樂良王長命亦賜縑二千疋,所以存慈眷。此皆先朝殷勤克念,不得已而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