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修窯(曹衛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修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修窯》中國當代作家曹衛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修窯

陝北是個十分苦焦的地方。這裡山大溝深,地薄樹稀。春天黃土飛揚,夏天熱浪洶湧,秋天陰雨連綿,冬天寒風凌冽。生活在這裡的人祖祖輩輩過着春種秋收靠天吃飯的日子。從我記事起,腦海里留下的印象就是十年就有九年旱,沒有見過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我就生活在這個窮苦的地方。我們村四百多口人分散住在一大一小兩道溝的四面山坡上。村子是出了名的窮村子,除極少數家庭外,大都過着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村子裡有那麼二十來戶人家,比如小包工頭家,幹部家屬,耍手拾藝的石匠、木匠、鐵匠、氈匠等能掙來活錢的有本事人家,他們的生活基本是衣食無憂、不愁吃穿的,愛的我們這些窮人家的孩子經常夢想如能和人家那樣也過上幾天不受餓的日子該多好。村里剩餘八九十戶沒有一點手藝的,光扛着老钁頭在土疙瘩林里刨食的人家的生活水平就基本差不太多了,大部分家戶一到每年農曆三四月就開始斷頓了(沒糧食吃了)。不論男女老少都餓的脖子拉的長長的,碩大的腦袋上那張蠟黃的臉上兩隻藍瓦瓦的眼睛無精打采地泛着幽怨的死光。每天還都要拖着疲憊的身體干農業學大寨分配的任務。有的老漢餓的實在不行,也顧不了什麼臉面尊嚴,乾脆就拉上一根棗木棍,到南路下去尋吃要飯漾棍去了……

當年村里人不光是吃不飽肚子,就是住的地方也十分擠扎,一般家庭都只有一孔窯洞。那時農村大部分家都人口多,起碼也有四五個孩子以上,一家七八口人晚上睡覺就擠在一盤一丈多深的土炕上。小時候還湊合着睡,隨着年齡不斷長大,雖說一家人都是親生兄妹,但總有許多不方便之處。所以那時的父輩們要辦的最要緊的就是兩件事,一是想盡辦法儘量能讓家人吃飽肚子,二就是掙命也要給娃娃們修孔石窯洞。

但當時父輩們勞動一天才能掙三毛錢不到,連口糧錢也不夠開,分的糧食本來就不夠吃,還要拿到城裡賣了交口糧款,修窯洞就是石料都是自己準備,光匠工錢加上零七八碎最起碼也得大幾十塊錢,對於貧困農民來說,這無疑是個天文數字。但再有多難,也得想辦法,窯是非得修不行。那時候看父輩們一生所取得最大的成就就是看他是否修起了幾孔石窯洞。(因為我們那道溝里石頭多,所以祖輩多少代都是住石窯洞)。所以修窯洞就成了一個農村成功男人的試金石。是他們下定決心必須拿命也要去換取的最看重的成果。家裡有幾個兒子,至少要給每個人修一孔石窯,不可能讓他們結婚了還沒地方住或者還和家人一起住。

當年有錢人家一修就是幾孔的一個獨院,沒錢的多少年努力才能湊合着修上一孔,有的人因窮其一生也修不起一孔窯洞而在臨死時也咽不下那口氣,合不攏那雙眼睛,臨走還會愧疚地對自己的孩子們說爸爸沒本事,對不起你們……

農村有風俗,修造地方過去一直留下個請陰陽看風水,但那幾年正好趕上文革破四舊,修窯洞也不敢請風水先生。有的人感覺修地方不請陰陽心裡不踏實,會落下心病,於是就偷偷的等村里人們都睡定了,跑幾十里路把風水先生請來。摸黑慌里忙裡擦了好多根洋火,藉助微弱的火光,把羅盤放好,在地上劃幾道線線,釘上幾個橛子了事。有的不敢請陰陽先生就只能讓匠人向端的放線,但往後的日子心裡總是感覺格咽咽的好象有那裡不對勁。當時村子周邊耕地是不能占用的,人們就只能在舊宅基地上或棗樹林中修造。

有錢人家修窯不算什麼難事,說修就修,出手闊綽。買上幾斤火藥,顧上幾個匠人,在河畔的石蓋上鑽幾個炮眼,點上幾炮打下一大堆石頭,而後一塊塊開成石料,再顧人背到修造的半山上,然後人匹馬夫一鼓作氣,不過幾天一排嶄新的石窯洞就修好了。講究的有錢人,用細鏨一塊塊剔出面子石,有的則是用硬錘子出面子石,石料四個邊方方正正,中間則是用錘子敲出一個個小坑,坑挖的越深則越能體現出匠人的技藝精湛和功夫深厚。更有講究的人家在窯上還附加穿廊挑石,大門圍牆,整齊挎亮,氣勢輝宏。眾人看到人家地方修的如此排場,羨慕地都來參觀,並齊聲誇讚地方修的太漂亮,主家便會滿面紅光一臉喜氣,高興地拿出牡丹香煙或大前門煙給每個人散。

窮苦人家修地方就十分艱難了,因沒錢顧人打石頭,只能老早就盼河裡發山水,等洪水小了,就趕快把洪水推下來的石片或大點的石頭一塊塊撈上來,然後利用茶餘飯後一早一晚再一塊塊的背到修建的地方。這個過程短則二年,長則三五年不等。等石頭準備的差不多了,再節省上二年多攢點糧食和工錢,一切準備就緒,才敢開始請匠人。小工則是變工只管飯而不出工錢的,今年你幫我,明年你修地方我再幫你,這樣既省錢又能辦事。

請匠人也不是一請就動工修建,而是先讓匠人劃線,而後主家自己才開始扒巷子(壘窯腿子的土巷子)。不敢顧人挖是因為雖然小工是變工不出工錢但用人就得管飯這也是負擔不起的,所以只能主家自己多受苦,沒明沒夜的苦幹搞定。一切準備就緒,擇一個良辰吉日,放一串鞭炮,就正式動工修建了。

箍一孔石窯大約需要七八天時間,當最後一塊窯口石按上去時,意味着修窯大功告成。匠人站在窯口石上,手裡端着個升子,裡邊放些小饃饃,幾枚銅錢硬幣和一些毛毛錢,還有些水果糖和五穀雜糧等往下面撒,這時孩子們是最興奮的,都爭着搶撒下來的東西,有的大人也參與其中跟着瘋搶。匠人邊撒東西邊口裡還高聲念着固定的喜條子:一撒金,二撒銀,三撒遍地五穀豐,四撒門裡出官人……都是些表達喜慶的話語,這個過程叫合龍口。同時在窯口石正中的地方別上一捆用紅頭繩拴好的黃曆書、筷子和五穀雜糧布袋袋等物,寓意耕讀傳家人丁興旺,新窯腿子上貼上紅對聯。這一天主家會割上幾斤豬肉,有的主家肉放的少,但粉條還是放的豐富一些。還要喝幾壺燒酒,以示慶賀。雖然窮人的慶祝活動有些寒酸,但喜慶的意義和富人家修建慶祝是一樣的。再過一兩天,窯沿石也按好了,石窯就算修好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墊腦畔,倒窯塇,這些事情也是很累人的。因為技術含量相對低些,一般就成了孩子們的事了,用兩隻筐子擔土墊,好多筐土倒上去了也不見得腦畔增厚了多少。愁的人感覺一天都是沒完沒了的活,這個過程是既枯燥又累人。腦畔墊好了就開始倒窯塇。半年多七八個月時間才能勉強把這一切生活做完。

一孔窯修好後,這家人家的生活就又得更加緊張幾年。因為修建一眼窯肯定是東借西湊才能勉強完成。等再攢上幾年,買上些木料,再請木匠做一架門窗。然後請泥水匠把窯泥好,把土炕鍋灶壘好。再過上幾年,等一切準備好了才能喜遷新居。修地方是很操磨人的,這時就眼見的這家的主人會明顯蒼老了許多。

家鄉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為能給自己後代搭建一個較理想溫暖的窩,在黃土地上修造窯洞。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吃的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到的。為了修窯,好多人更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把一生為之奮鬥的天大喜事辦成了命歸黃泉的喪事。使得好多個幸福的家庭從此走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我的二伯父就是在為自己扒窯腿子巷子時被活活地埋進了黃土之中,那時我的叔伯妹妹才二歲。多少人因為修窯而失去了父親,多少人因為修建而沒有了丈夫。這次事故還搭上了我表哥的一條性命。使得兩個家庭從此走向萬丈深淵。

家鄉的石窯洞,承載了多少代人的辛酸與苦難,寄託了多少代人的美好希望,也揉碎了多少個家庭的幸福夢想[1]

作者簡介

曹衛江,男,1958年生,從事過小學教學工作,現已退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