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息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信息戰是指使用和管理信息來保證與對手的比較優勢。包括收集情報,驗證,向對手散布宣傳和假情報等等[1]

詳細說明

指現代戰爭在大量使用信息技術和信息武器基礎上,構成信息網絡化的戰場,也就是透過光纖、雷達電腦衛星、激光等信息技術及裝備,爭奪對信息的控制權及使用權,其核心為爭奪戰場信息控制權,以影響和決定戰爭的勝負。信息戰具有戰場透明化、整體協調化、行動同時化、打擊精確化、空間廣闊化的特徵;其作戰範圍包括網絡戰、電子戰、情報戰、心理戰、經濟戰及電腦病毒戰。

途徑或表現

  • 電視、廣播和網絡等媒體可能被堵塞。
  • 電視廣播和網絡可能被劫持用於宣傳和假情報。
  • 存儲資料可能被用電磁干擾等手段破壞[2]

法律和道德擔憂

信息戰不僅給予了政府多種可以採用的攻擊手段,同時也引起了關於其道德法律模糊性的爭議。傳統來說,道德學家們根據正義戰爭理論對戰爭作出一定分析。但正義戰爭理論並不能涵蓋信息戰的領域,因為正義戰爭理論是基於傳統戰爭概念所作出的。與傳統戰爭相比,圍繞信息戰所作出的爭議主要有三點:

  • 政黨或國家發動網絡攻擊的危險性大大小於其發動傳統攻擊的危險性。這使政府或其他恐怖、犯罪組織更容易頻繁發動襲擊。
  • 信息傳播技術已經浸入世界各地,以至於大規模的技術被暴露在網絡攻擊的危險之下。具體來說,民用技術可能會成為網絡攻擊的目標,而且攻擊甚至可能通過民用電腦或網站實施。而且,對民用設施施加控制會比對一個物理區域施加控制困難很多。除此之外,對民用設施的攻擊和利用還會引起關於隱私權的許多倫理討論,導致對於此種攻擊的反對更為強烈。
  • 信息傳播技術進入戰爭系統使網絡攻擊或機器攻擊將造成的後果很難估計。對於機器人武器和自主武器系統來說,判斷誰該對造成的後果負責變得越來越難。這個問題在網絡攻擊方面更為明顯,因為有時它甚至不能追蹤到誰第一個發動了襲擊。

最近,在美國,合法性問題成為爭論的核心,尤其是在隱私權問題上。網絡部負責人中將基思·B·亞歷山大指出:「在我們的執行能力上和政府法規上有一個錯位。」爭議的關鍵在於網絡攻擊對於公民組織的影響上。基思保證,他們將儘可能使信息戰的範圍與傳統戰爭相似,並限制其對公民的影響。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對信息戰將對國際人道法形成的挑戰表示擔憂。它呼籲諸如《武器貿易條約》等公約將信息戰可能存在的危險納入考慮範圍,確保信息戰各方對人道法的尊重。信息戰「發展並不存在法律真空。就像任何新武器、作戰手段和方法一樣,它必須能以符合國際人道法的方式使用,尤其要遵守區分、比例性和攻擊中的預防原則。」

視頻

信息戰 相關視頻

中國媒體在打「信息戰」?
人生就是一場信息戰

參考文獻

  1. 信息戰與軟實力 ,知乎
  2. 關於信息戰的認識和思考 ,行知部落,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