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手(學名: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果實在成熟時各心皮分離,形成細長彎曲的果瓣,狀如手指,故名佛手。別名佛手柑,五指柑或者佛手香椽,屬於薈香科柑桔屬的常綠灌木。佛手的香氣比香櫞濃,久置更香。佛手果實奇特、色彩明亮、預示吉祥,常應用作觀賞花灌木。藥用佛手因產區不同而名稱有別。產浙江的稱蘭佛手(主產地在蘭溪縣),產福建的稱閩佛手,產廣東和廣西的稱廣佛手,產四川和雲南的,分別稱川佛手與雲佛手或統稱川佛手。雲南還有一些栽培品種,它的果肉有酸的也有甜的,果皮近於平滑至甚粗糙,果萼薄或增厚呈肉質,種子平滑或略具鈍棱。手指肉條挺直或斜展的稱開佛手,閉合如拳的稱閉佛手,或稱合拳(廣東新語),或拳佛手或假佛手。

中文學名: 佛手
別 稱 : 佛柑花
界 : 植物界
門 : 被子植物門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目 : 芸香目
科 : 芸香科
屬 : 柑橘屬
種 : 佛手

形態特徵

佛手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株高2~4米。嫩枝微紫紅色,老枝條灰綠色,樹冠比較開展,枝具刺。單葉互生,葉柄短,長約5毫米,無葉翼,葉柄與葉片間無隔痕;葉片矩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9~15厘米,寬3~6厘米或稍大;葉革質,有腺點,具芳香氣味;葉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波狀鈍鋸齒;葉表面深黃綠色,側脈凹陷,葉背黃綠色,側脈突出。花單生、叢生或數朵構成總狀花序,腋生於枝梢上部;花萼綠色,杯狀,頂端4~5淺裂;花冠4~5片,內白外紫。雄蕊多數,着生於花盤周圍;雌蕊1枚,花柱粗短,子房短筒形。果實大,卵形、矩圓形、長圓形或拳形,有棱,表面粗糙,頂端開裂似拳或張開如指,裂數和長短不一,橙黃色,果瓤完全退化,胚珠多不發育。花期4~12月,果實分期成熟,尤以4月份開花最盛,結果較多。佛手果實較大,單果重可達2千克,單株佛手掛果可達70餘個。[1]

地理分布

佛手生於亞熱帶、熱帶。原產印度,在我國已有400多年的種植和應用歷史,主要產於浙江、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等省。在中國廣東多種植在海拔300-500米的丘陵平原開闊地帶,而在四川則多分布於海拔400-700米的丘陵地帶,尤其在丘陵頂較多。中國長江以南各地有栽種。南方各省區多栽培於庭院或果園中。廣西、安徽、雲南、福建等省區也有栽培出產。

生長環境

佛手為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嚴寒、怕冰霜及乾旱,耐陰,耐瘠,耐澇。以雨量充足.冬季無冰凍的地區栽培為宜。最適生長溫度22-24℃,越冬溫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適宜,年日照時數1200-1800小時為宜。適合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長。

品種介紹

佛手的主要品種有:

1.廣東大果種佛手果

樹型高大,樹幹呈灰褐色。枝條為帶綠色,長有鋒利小刺,長枝掛果後容易下垂,短枝多,嫩梢尖端呈紫紅色。葉、果較大,產量較高,果實大小較一致,成熟時呈淺黃色,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屬優質栽培品種。耐寒性稍不足,低於0℃情況下,嫩梢呈萎縮狀態;忌酷熱,到30℃以上時,枝葉呈缺水狀態,持續高溫還會造成落果。

2.南京種佛手果

樹型高大,莖為淡灰綠色,葉較小,呈青綠色,嫩梢為綠色。花白色,4-5月間雄性花較多,6月下旬開始兩性花較多。果實比廣東大果種略小。幼果時落果嚴重,一般果實長至2厘米長時就不易落果。果實成熟為淡金黃色,有拳果和開手果兩種,大小各異。耐寒性比較好,是露地栽種的主要品種。大小年現象不顯著,產量高。

3.大種佛手果

樹型高大,不過相比南京種稍小,樹枝呈綠灰褐色,小枝少,由於長枝易下垂,因而露地栽種需要進行搭架。葉較大,呈深綠色,嫩梢為暗紫色。花較大,呈紫紅色,比南京種稍大一些,果實也稍大,一般呈握拳狀集合。大小年現象較為顯著,耐寒性較差,產量一般,較少用於生產。

4.小種佛手果(盆栽佛手)

植株矮小,莖多呈淡灰色,花白色,果小,多呈握拳狀。成熟期較早,香味濃郁。抗寒性差且產量低下,多用作盆栽。[2]

繁殖方式

佛手扦插、嫁接、高壓繁殖均可。扦插時間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從健壯母株上剪取枝條為插穗,約1個月可髮根,兩個月發芽,發芽後即可定植。也可用長枝扦插,取3~4 年健壯枝條,剪成長50cm作插穗。

1.扦插繁植

插條準備:扦插前應選7~8年生健壯的母樹,剪去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老健枝條,剪除葉片及頂端嫩梢,截成長17~20cm的插條,扦插的成活率在90%以上,苗子生長也很健壯。凡幼樹枝條或徒長枝,不可用。因這類枝條栽後常常不易結果。

整地---苗床最好選擇土壤較厚的沙土,以便將來取苗。地選好後,深耕耙細,施人畜糞水,作成寬1.3m的高畦,畦溝寬約30cm,深約20cm。

種植季節---春季2~3月及秋季8~9月均可扦插,以秋季扦插最好。秋季扦插當年就可長根,第二年春季發芽後生長迅速;

扦插---插時在畦上開橫溝,溝距23~27cm;按株距15~17cm將插條插入溝入,切不可插倒。通常每畝約需插條12000~15000根(我們那小菜園也沒多大,何況我們也不能都栽這種植物,自然有幾棵便足夠了)。插後覆土壓實, 使先端一個芽苞露出土面,土干要淋水。

苗期管理:插後要隨時澆水灌溉;並要搭棚遮蔭,雨水多時要做好排水工作。苗高7~10cm時,將叢生的弱苗除去,每株只留壯苗一根。及時除草,追施清淡人畜糞水或硫酸銨3~4次,培育一年即可移栽。

2.嫁接繁殖

在春秋兩季進行。用香櫞或檸檬作砧木較好。砧木一般用扦插或播種繁殖.嫁接方法有:

靠接法---8~9月上旬進行,砧木選莖部直徑2~3cm,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的4~5年生植株,在莖基部分枝的下面切去分枝,僅留一個分枝, 再在切去分枝部位的一邊向下削去一些皮層,然後選上一年春季或秋季發生的枝條作接穗,粗細和砧木相似,長5~7cm, 在接穗下部的一邊亦削去下面的部分皮層,再將砧木的切面靠在接穗的切面上,使兩面密合、中部用塑料薄膜縛緊,約一周後即能癒合。愈後後剪去接口以上的砧木部分。

切腹接法---在3月上、中旬將砧木在地面以上5~7cm處剪平,用嫁接刀削光,選光滑部分稍帶木質處作斜切面,深1~1.5cm。接穗要留2~3個芽,並將下端削成1~1.5cm長的楔形, 然後將砧木切口一邊與接穗切皮對直,緊密地插入砧木之切口內,用塑料薄膜綑紮,一般半月後就癒合並抽芽出長。這時須鬆土除草。45~60天後, 開始抽梢,此時須將包紮物除去,否則新梢易彎曲。[3]

栽培技術

施肥

佛手施肥應根據樹齡大小、生長好差而定。一般頭3年在3-8月每月宜施一次速效有機肥;進入盛果期後一年可追肥3次,分別在花前、幼果期和采果後及時施入麩餅、堆肥、人畜糞尿並加入磷鉀肥或複合肥,尤其要注意施好冬肥。

佛手在未進入結果期應施好攻梢肥:即在發春梢、夏梢、秋梢前10天施一次速效化肥及農家肥,一般每株施尿素約30g,磷肥100g與5千克雞牛糞拌勻後,結合中耕除草,開挖寬30厘米,深25厘米的環狀溝施下,覆土蓋嚴。9月份後不能施肥,防止晚秋梢徒長。

佛手種後第二年就可進入結果期,可連續收果30年左右。每年應施肥四次,第一次花前肥,宜在3月中旬施下,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千克;第二次在開花盛期,需肥量較大,每株施腐熟雞牛糞5千克、尿素150g;第三次在「小暑」前後施壯果肥,重施磷鉀肥,以促進果實的膨大提高產量,每株施複合肥1公斤與腐熟雞牛糞5千克混合施下,同時用100g磷酸二氫鉀兌水50千克噴施一次葉面肥,對促進樹勢旺盛及果實膨大十分有利。第四次施采果肥;9-10月份采果後,在植株的兩邊沿樹冠滴水線開挖寬40厘米,深40厘米的對稱溝,每株施腐熟雞牛糞10千克,複合肥1千克與混合後回坑。

定植

扦插苗或嫁接苗培育一年後,幼苗高達50厘米時,春秋兩季都可定植,以2月份氣溫開始轉暖,新芽即將萌發時較好。一般熟地,先理好四周排水溝,按株行距各約3m挖窩,若利用田邊地角栽種可稍密,窩徑50厘米左右,深30厘米,窩內泥土要細,最好用三角形排列。每窩栽苗一株,必須栽正,鬚根向四面伸展,用細土壅根,向上輕提數次,使根與土壤緊接,再覆蓋細土踩實,最後覆土稍高於地面。

修剪

將主幹剪留15厘米,下面留3-5個腋芽,促其萌發壯枝,擴大樹冠。當新稍長至5-8厘米時摘心,去頂芽和側芽,以育成一定的樹形,並促進其提前進入結果期。

為保證佛手高產和穩定,必須做好樹形樹勢的調整及花、果枝條的合理修剪。當年栽當年開花結果的不宜讓其開花,要及早摘去花芽,以促使樹形的粗生長和擴冠生長。進入花果盛期的樹體一般在3月萌芽和秋冬果實採收後進行修剪。調控花果時應注意摘除早花(即春末初夏開的花,因此時開的花多數為雄花不能結果),對雌花期枝條上萌生的多餘腋芽也須抹摘以減少養分消耗,改善生長條件,達到減少落花、多結果的高產目的。佛手粗生快長分枝多,必須每年進行合理修剪整形,使樹勢旺盛,促進結果枝分布均勻。在采果後及3月萌芽前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交叉枝、衰弱枝、病蟲枝和枯枝,徒長枝。佛手的短枝大多為結果母枝,應儘量保留,凡夏季生長的夏梢除個別為擴大樹冠需要外,應全部剪去。

管理

佛手開花期,可將多餘花和雄花打下去,每一短枝只留1-2朵。或待結出幼果時,再摘去更為保險。冬季清除落葉、殘枝。生長期隨着摘除嚴重的病葉,集中深埋或燒毀,以免病菌的再次侵染。地栽佛手園四周開深溝、降低地下水位,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增強土壤的通透性。葉面噴氮、磷、鉀肥及微肥和綠芬威,始花期和盛花期噴施硼砂,提高葉片的壽命和光合能力,促進枝條成熟和養份積累,增強植株抗性,增加產量。

除草

驚蟄(3月6日)前後開始開花,一序花選留2-3朵健壯的雌花,其餘摘掉。在保果技術上,一般要求一枝留1-2個果為佳,多了要摘除。進入結果期用手拔除植株周圍的雜草,不要用鋤頭鋤,以免傷根。佛手種後5年每年要培土1次,在剪枝清園後進行,培土後蓋一層薄草於樹盤。

加工

採集:佛手栽後4-5年開始開花結果,採花在開花盛期,每天早上採摘,平時有花,也可陸續採摘。采時將不孕的花採下,如見已孕花內的小柑呈尖條形,極乾瘦,將來難成長的,亦可採下,並揀拾落地的花。此外在較冷地區,冬季開花後幼果多被凍死,也可採摘.花採回來曬乾或用無煙煤烘乾。

采果:果實從8月起陸續成熟,當果皮由綠開始變淺黃綠色時,選晴天採收,到冬季采完為止。果實用刀順切成4-7毫米的薄片,及時曬乾或烘乾即成。成年壯樹,管理良好者,每株年產鮮果20-25千克。[4]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潰瘍病:由黃極毛桿菌屬柑橘潰瘍菌浸染引起,主要危害葉、枝梢和果實。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最易於發病。防治方法:選用無病苗木;冬季清理園地,剪除有病枝葉、徒長枝、弱枝並集中燒毀,以減少浸染源,每667平方米噴波美0.8度石硫合劑150kg;春梢萌發後噴灑1:1:200波爾多液,每隔7天1次,連續2~3次,也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治。

  ②佛手炭疽病:由半知菌毛盤孢屬柑橘類疽菌浸染引起。危害葉片,在主產區發生較普遍。此病6~8月盛發,10月後較少發生危害。樹勢衰弱,或偏施過量氮肥,植株生長過於幼嫩及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引起發病。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促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結合冬季修枝整形,清除枯枝病葉集中燒毀,清園後噴1次波美0.8~1度的石硫合劑,以減少越冬病原菌。在抽發新梢期噴1:1:150~200的波爾多液或波美0.3度的石硫合劑(加入0.1%的洗衣粉);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保護新梢;發病初期及時噴50%代森銨800倍液,每隔7天1次,連續2~3次。

  ③煤煙病:是由於蚜蟲介殼蟲等危害後,受煤煙病菌浸染引起。植株發病後,葉面初期出現煤灰色小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黑灰色,遮蓋全葉,妨礙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生長不良。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清理園地,修剪,使其通風透光,及時防治蚜蟲和介殼蟲。

(2)蟲害:

  ①柑橘鳳蝶:以幼蟲危害幼梢、嫩葉,1年發生3~4代。以蛹附在長條枝越冬。翌年3月開始為害,5~7月為害嚴重。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幼蟲,摘蛹。據報道,在柑橘鳳蝶的蛹上曾發現大腿小蜂和另一種寄生蜂寄生,因此,在人工捕捉幼蟲和摘蛹時,應將蛹放入紗籠內,使寄生蜂羽化後能飛出紗籠,繼續寄生,抑制柑橘風蝶的發生;在幼蟲低齡期,噴90%敵百蟲結晶1000倍液,每隔5~7天1次,連續2~3次;在幼蟲3齡以後噴灑青蟲菌300倍液,每隔10~15天1次,連續2~3次。

  ②吹綿蚧殼蟲:以若蟲和雌成蟲刺吸枝葉汁液,被害處形成黃斑,植株生長不良,並常引起煤煙病發生,造成枯枝落葉。防治方法:冬季在樹幹上束草,保護吹綿蚧的天敵澳洲瓤蟲、大紅瓤蟲等安全越冬;於冬季噴施10倍的松鹼合劑,可兼治梨園蚧和黃糠片蚧;於2~3月份孵化前剪除蟲枝或人工3捕殺雌成蟲;卵孵化後可噴施50%馬拉松1000~1500倍液,每隔7天1次,連續2~3次。

  ③金龜子:危害佛手的金龜子種類較多,以華齒金龜子危害最嚴重,以成蟲咬食幼嫩枝葉,造成缺刻或禿杆。防治方法:4~5月成蟲盛發期,晚上搖樹人工捕捉震落的成蟲,連續進行幾天;在悶熱無風的晴天晚上6~9時,點燈誘殺成蟲。[5]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佛手的觀賞價值不同於一般的盆景花卉。潔白、香氣撲鼻,並且一簇一簇開放,十分惹人喜愛。到了果實成熟期,它的形狀猶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狀如人手,惟妙惟肖。

成熟的金佛手顏色金黃,並能時時溢出芳香,消除異味,淨化室內空氣,抑制細菌。掛果時間長,有3-4個月之久,甚至更長,可供長期觀賞佛手花朵。

藥用價值

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辛、苦、甘、溫、無毒;入肝、脾、胃三經,有理氣化痰、止嘔消脹、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種藥用功能。對老年人的氣管炎、哮喘病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對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脹悶,有更為顯著的療效。佛手可製成多種中藥材,久服有保健益壽的作用。

食用價值

佛手的果實皮色金黃,肉質白嫩,香脆甘甜,除鮮食外,是果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佛手果實可加工成蜜餞佛手、甘草佛手,還可加工成佛手茶、佛手露、佛手果凍和佛手香酒。花及幼果曬乾均可用藥。[6]

植物文化

佛手的異名較多,不同的地方稱呼有區別。有的名不同而指的卻是佛手。有的名相同,指的反倒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佛手。所以,要了解佛手,就得對佛手的幾種異稱有所了解。

枸櫞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枸櫞」、「香櫞」和「佛手柑」視作同一種東西。如「枸櫞,釋名,香櫞,俗作圓。」佛手柑,時珍曰:「義未詳,佛手,取象也。」在《集解》中寫道:

「……枸櫞產閩廣間,木似朱欒而葉尖長,枝間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實狀如人手有指,俗呼為佛手柑,有長一尺四五寸者,皮如橙柚而厚,皺而光澤,其色如瓜,生綠熟黃。其核細,其味不甚佳,而清香襲人……《異物志》云:浸汁浣葛苧,勝似酸漿也。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李時珍對佛手的描述是錯誤的。佛手柑沒有核,何來「核細」?佛手無瓤,何來「酸漿」?更談不上「浸汁浣葛苧」。由此可以看出,李時珍沒有親睹佛手,這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地大物博,憑當時的交通和社會環境,對那麼多的藥物不可能一一親見。他雖查閱了有關《植物名實圖考》中的一段話很能說明問題:

「雩婁農曰:吾少時侍先大夫於楚北學使署中,有幕客自施南回,攜一果,見啖如橘柚,而形不正圓,肉白柔厚如佛手柑,以為即佛手柑不具指爪者。越廿餘年,亻暴 直南齋,歲臘賜果一筒,題曰蜜羅。蓋閩中畺吏所進。時大寒,瓤作堅冰,以溫水漬之,剖置茶甌,一室盡香,亦內臣所授也。尋使湖北,按試施州。筵之核,盤之供,皆是物也。竊以形味都非珍品,而厥包作貢,因為賦詩,有方朔老丑待詔金門之誚。後使豫章,至贛南,於市中鬻一果,形正同,而瓤如橘,味殊酢,又以為朱欒之異種。及蒞滇,則園中植之樹與花皆佛手柑也。土人名曰香櫞,始知有指爪者為枸櫞,無指爪者為香櫞。又或一枝之上兩者俱擎。古人有以香櫞為佛手柑者,洵非耳食。按《黔書》:蜜筒柑,或曰:即南海之紫羅橘。蓄之樹以浹歲。薦之盤以彌月,滇曰蜜筒,黔曰香櫞,誠一物矣。而《興義府志》:紫羅橘出安南,俗名蜜筒,香色似香蜜羅而小,皮薄,有穰。《思南府志》:香櫞即蜜羅柑,氣芬肉厚,點茶、釀酒俱宜。然則蜜羅、蜜筒為二物。而余在贛南所啖者乃蜜筒也,《黔書》述之未晰。《貴州志》有謂作藤生者,亦誤矣。夫一物不知,以為深恥。余非仰叨恩澤,屢使南中,亦僅嘗遠方之殊味,考傳記之異名,烏能睹其根葉,薰其花實,而一一辨別之哉?」

同樣在《植物名實圖考》中,把枸櫞與佛手等同起來:「枸櫞詳草木狀,宋《圖經邕著錄》:即佛手。」這是一個非常典型有趣的事。《植物名實圖考》作者費了那麼多的筆墨來說明如何認識佛手,結果還是沒有搞清佛手的名實問題。可見有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而實際上並不簡單。 我們也無怪乎李時珍的錯誤了。《通雅》:「飛穰,佛手柑也,即拘櫞也(拘,枸之誤)。」

以上兩書,把飛穰、枸櫞與佛手等同,看作是一個東西。正是地域不同,對佛手的稱謂有一定的差異。由於這種差異,在針對相關問題時,要細加斟別。但,我們也不能排除其中有可能出現訛誤。因為這兩段話中,沒有像《本草綱目》那樣對佛手的性狀進行具體描述,使其中錯誤明顯暴露出來。

香櫞 佛手香櫞 在眾多的志書或類書記載中,它是區別於佛手的一種柑橘類果實。明代何喬遠所撰《閩書》中,對香櫞寫得異常簡潔,同時也提及了「佛手香櫞」。

「香櫞,氣芬郁襲人衣,又有形似人手者,名佛手香櫞。」這裡同時提到的「香櫞」、「佛手香櫞」指的不是同一種果,香櫞是一種果,佛手香櫞是佛手果,這是沒有疑問的。

清人嵇璜的《續通志·昆蟲草木略四》中,在對「佛手柑」進行說明後,對李時珍的「香櫞」、「佛手柑」的解說提出自己的見解:

「臣等謹按:香櫞與佛手柑異種,《本草》指枸櫞為佛手柑,非是。鄭志枸櫞已見果類,因辨正,故再著之。」

佛手柑 相對以上幾種名稱,「佛手柑」是比較明確的。因為佛手「取象」而名,所以「佛手柑」即為「佛手」,不會有太大的差錯,是不會有疑義的。

但是,明朝王象晉所撰《群芳譜》中的《果譜卷三》中所描述的「佛手柑」卻是犯了一個錯誤,他把「佛手柑」與香櫞之類的果相混淆:

「佛手柑,木似朱欒,而葉尖長,枝間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實如人手有指,有長尺余者。皮如橘柚而厚,皺而光澤。色如瓜,生綠熟黃,其核細,味不甚佳。……浸汁洗葛苧,絕勝酸漿。」

王象晉開始對佛手的描述是對的,到後來把其它果品的特徵,如「其核細」,「浸汁洗葛苧,絕勝酸漿」摻入其中。可見王象晉也沒有親見過佛手柑。

密羅柑(又稱蜜羅) 蜜羅柑與佛手不屬於同一種果實,在《植物名實圖考》、《閩游紀略》中都認為蜜羅柑與佛手是「同類」、「乃佛手之屬」,但不是佛手。而清人林溥在《古州雜記》中對蜜羅柑的說法不同,認為蜜羅柑是佛手的另一種稱謂:

「佛手柑,又名蜜羅柑,芳氣襲人,剖食香脆潔白,遠勝他果。」

很顯然,在這裡,林溥與前面的李時珍、王象晉一樣,把佛手柑與其它柑類果實相混淆。事實上,蜜羅柑是蜜羅柑,佛手是佛手。《古州雜記》作者也沒有看到過真正的佛手柑。

佛指香櫞 花柑 明朝弘治間修的《八閩通志》中記載福州府土產:

「香櫞,樹有刺,葉大而微厚,實大者尺余,黃色,皮厚而香,可食,瓢微酸而苦。又有一種色味皆如香櫞,形似人手,名佛指香櫞,又名佛手柑,亦名花柑。」這段話把香櫞、佛手柑與花柑交代得非常清楚。

佛爪香圓 明弘治間修的《八閩通志》中記載福建興化府土產:

「香櫞。又有佛爪香圓,福人謂之佛手柑。」

綜觀上述,對佛手的稱謂中,佛手柑、飛穰、佛手香櫞、佛指香櫞、佛爪香圓、花柑等名所指的佛手是比較明白、可靠的。[7]

傳說故事

1、仙女賜神藥

很久以前,金華羅店一座高山腳下,住著母子二人,母親年老久病,終日以雙手抱胸,自覺胸腹脹悶不適,兒子為了給母親治病,四處求醫無效。

一天夜裡,孝子夢見一位美麗的仙女,賜給他一隻猶如仙女玉手般的果子,經母親一聞,病就好了。可是,醒來一看,母親躺在床上,病情依舊,才發覺原來是夢一場。孝子下決心要找到夢中見到的果子。經過多日翻山越嶺,精疲力盡下,就坐在石岩上歇息。

忽然,一個大青蛙跳到他面前,咯咯地叫了起來。孝子仔細一聽,好像是一首歌∶「金華山上有金果,金果能救你老母,明晚子時山門口,大好時機莫錯過。」第二天午夜,孝子爬上金華山頂的山門,只見金花遍地,金果滿枝,金光耀眼,一位美麗的女子飄然而來,孝子定睛一看,正是夢中所見的仙女。

仙女說∶「你的孝心感人,今送你天橘一隻,可治好你母親的病」。孝子感激萬分,懇求她再賜給她一棵天橘苗,以便母親能夠聞到天橘之香,以解病痛。仙女答應了他的要求。孝子回家後,將天橘給母親服用,胸腹脹悶的症狀很快消失了。而仙女賜給他的天橘苗,經過辛勤的培植,也很快傳遍整個山村,給更多的人享用。鄉親們認為,這名仙女可能是救世觀音,天橘就是觀音菩薩的玉手,因此稱之為「佛手」。 [8]

2.佛手傳說

妙莊王視三公主妙善為掌上明珠,而三公主決意出家修行,上了桃花島白雀寺。氣得妙莊王幾天吃不下飯,後來生了一場怪病,服遍了靈丹妙藥不見好轉,急得太醫們束手無策。王后更是心急火燎,整日裡愁眉不展,以淚洗面。

消息傳到白雀寺三公主妙善耳朵里。妙善心裡十分難受,父王這次得病,全是自己引起的。怎麼辦呢?自己不懂醫道,怎麼醫得了父王之病?想着想着不由黯然淚下。這一切全被主持竹心師父看在眼裡,問妙善有何難言之處。妙善見師父詢問,當即跪下道:「驚動大師心感不安,還望大師訓教。」

「哪裡,哪裡,本大師一向體諒眾位,有何難言之事不妨說出來聽聽。」妙善見寺主十分和藹,剛才的緊張心理一下消除了許多,就大着膽子將聽到父王害病的情況稟告之。大師聽後,微微閉上眼,雙手合掌,口中念道:「阿彌陀佛!出家人以寺為家,以佛為宗,否則,難修真身!」

妙善原以為大師會同情她,想不到大師還是嫌自己六根不淨。出家修行,難道只是血肉之軀,沒有情感之欲嗎?國無主一日不安啊!沒容妙善細想,大師又輕輕說道:「出家人要以慈悲為重,你父王得了病,你可在菩薩面前每日禱告,保佑你父早日康復,好了卻你心中之病,快去吧!」大師說完徑直走了。

妙善遵照大師的吩咐,每日裡在菩薩面前為父王祈禱。一天夜裡,妙善做了一夢,夢見兩個神仙氣沖衝來到她面前,大聲斥道:「妙善,你身為王家之女,竟不顧王家體面,私自出走;今日妙莊王為你害病,而你無動於衷,你還有一點孝心嗎?」

妙善嚇了一跳,說:「父王害病,小女已知,小女在此每日誦經祈禱父王早日康復,百姓安居樂業!」

「說得比唱得好聽,我們不聽你說的,要看你做的。告訴你,你父王的病,只有取你的臂肉煎湯服用方才會好!我們是特來取你手臂的!」

妙善急巴巴地說:「這,這從何說起……」沒等妙善分辯,兩個神仙撲上來,舉刀就向妙善手臂砍來,嚇得妙善驚叫起來,醒來方知是夢。摸摸手臂好好的,隱約感到有點疼痛,心裡慢慢平靜了下來。豈料,這樣的夢一連做了3個晚上?且一模一樣,弄得妙善精神恍惚,不知如何是好!難道這一切是真的?妙善再也控制不住心中急流的衝撞。向大師請了假,回宮看望父王。

妙善的到來,父王十分高興,母后更是歡喜得不得了,勸女兒多住些日子。妙善向母后講起自己連續3夜做夢之事,母后聽了驚奇地說道:「兒啊,為娘也做了3夜的夢,和你說的一模一樣,這可千萬使不得呀!」

妙善十分平靜地說:「娘,國無主一日不寧啊!女兒決心已定,為父治病,在所不惜!」當即砍下自己的手臂,匆匆離別了王宮,回到白雀寺。

妙莊王服了女兒的臂肉湯,病一下好了。當他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心中十分不安。想當初自己只曉得要女兒回來。竟要花島白雀寺主持以罰苦工相逼妙善,以為女兒吃不了苦。會自己跑回王宮的,豈料女兒決心如此堅定!今又來宮斷臂為父治病,實乃天下之大孝!既已如此,自己也只得祈禱上蒼,讓女兒儘快康復。每日裡除了自己焚香拜佛,還下旨全城百姓一起朝拜祈求。後來,妙善的斷臂處竟一夜間抽出10幾隻手來,眾人十分驚訝!齊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就是人們傳說的「千手觀音」。

當時為妙莊王治病用的是臂肉,太醫將剩餘的手掌拋出城外。不久,在海邊的礁石叢里竟長出許多像手掌樣的物體來,人們把它挖來蒸了吃,味道十分鮮美。有人說那是觀音菩薩的手掌變的,故稱作「佛手」。[9]

詩詞

1.宋代晏殊《佛手花》云:

  丹葩點漆細馨浮,蒼葉輕排指樣柔。

  香果淨瓶安頓了,還能摩頂濟人不。

2.清代王士稹《池北偶談》云:

  斷此金黃體,施與祗樹林。

  度人難下指,合掌即傳心。

  味向駢枝悟,香從反覆尋。

  諸天有真訣,巨擘竟森森。

3.王士稹《池北偶談》又云:

  春雨空花散,秋霜碩果低。

  牽枝出纖素,隔葉卷柔荑。

  指樹禪師悟,拳開法嗣迷。

  色觀黃金界,香分白麝臍。

  願從靈雲後,接引證菩提

4.清代曹寅《洞庭詩別集》云:

  兩堂偏識枸櫞性,截片烹茶也子幽。

5.近代陳長明《醉中天》云:

  色似寒梅蠟,香敵玉蘭花。

  舒手開拳八九個叉,滯氣能攻下。

  也見說詩人愛它,楝亭佳話,西堂截片烹茶。

6.李琴夫《隨園詩話·;詠佛手》云:

  白業堂前幾樹黃,摘來猶似帶新霜。

  自從散得天花後,空手歸來總是香。[10]

視頻

1.佛手種植[11]

2.吃了還想吃的 香甜可口的佛手柑粥[1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