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位於佛山禪城區祖廟路,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十個文明旅遊景區示範點之一,也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築藝術和佛山傳統文化於一體的專題類博物館。博物館占地面積3.02萬平方米,主要景點有祖廟古建築群、孔廟、黃飛鴻紀念館[1]、葉問堂等。

基本介紹

祖廟博物館,館藏文物以道教文物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為主。基本陳列充分展示佛山祖廟歷史文化、道教文化、武術文化、佛山民間工藝等。館內每年舉辦春節祈福、佛山祖廟廟會(「三月三」北帝誕)、春秋諭祭、鄉飲酒禮等影響深遠的民俗文化活動,同時長年舉辦「孔廟學童開筆禮」、「黃飛鴻醒獅表演」、「少年黃飛鴻武術表演」、「粵劇表演」等民俗文化動態展示活動,並通過引進舉辦高品位和高質量的展覽,不斷豐富陳列展覽資源,充分發揮了祖廟博物館作為佛山對外宣傳的重要文化旅遊窗口的作用。

祖廟博物館完成了歷時三年的祖廟全面修繕工程和外部環境改造後,祖廟內部硬件設施更臻完善。它以其保存完整的明清兩代古建群及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內涵,每年吸引近二百萬海內外遊客前來參觀,其中還有不少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各界名流到訪。在此人們可以領略佛山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粵劇文化和武術傳統文化風采。

基本陳列

黃飛鴻紀念館

黃飛鴻紀念館陳列展覽的展陳面積達930多平方米,共分「佛山黃飛鴻」、「小說黃飛鴻」、「廣播黃飛鴻」、「粵劇黃飛鴻」、「電影黃飛鴻」、「電視黃飛鴻」、「漫畫黃飛鴻」七大核心展區,通過180多件(套)藏品實物、近160組文照、圖片以及油畫、陶塑、模型、復原場景、語音導覽及多媒體動態展示等各種豐富的展陳手段,多角度向觀眾展示佛山黃飛鴻的真實生平及其在後世影視文藝領域中的傳奇形象與影響。

葉問堂

葉問堂的陳列設計配合仿古建築的特點,強調傳統的色彩,天花設計了一條幾何形的造型帶,勾劃出詠春拳譜輪廓線,增加詠春武藝的環境氛圍,採用了場景、油畫、多媒體等展示手法,以配合和襯托展覽內容。

佛山祖廟歷史文化陳列

"嶺南聖域——佛山祖廟歷史文化陳列」,作為第一個全面展示佛山祖廟歷史文化的陳列展覽,該展廳面積800多平方米。其內容分為「真武崇信、聖域春秋、祖廟儀典、古建華章、藝宮尋珍」五大部分。設計思路以祖廟「嶺南聖域」為布展中心主題,以「北帝山雲」輪廓為展區平面布局。同時,結合中國古代樸素的物質觀,將「五行」概念:「水、火、土、木、金」作為其設計理念和陳列主線,共展出126件(套)文物實物、19件(套)文物複製品,115張實物照片,38張古籍文照,以及一大批珍貴民國時期檔案資料等。

館內藏品

金屬器物

清嘉慶省佛宣爐行八仙五供祭器

銅鑄,通體呈灰色,局部有銅銹斑垢;五供紋飾豐富,造型精美,分別為香爐一隻,燭台一對,花觚一對。香爐呈長方形,如意立耳外撇,平口內斂微鼓,頸部開光有楷書銘文:「省佛宣爐行」;其餘部位能看清的銘文有:「寶盛店」、「有盛店」、「順盛店」、「萬盛店」、「合盛店」、「怡盛店」、「利盛店」;腹部四面開光,正背兩面分別為四仙,合為八仙,左右為「福祿壽」「天姬送子」和「狀元及第」圖;腹底有四柱方腿。燭台呈方形,直口折沿,回紋飾邊;燭台兩層紋飾均以蟬翼紋和夔龍紋為主。花觚呈方形,直口折沿,上下兩層為蟬翼紋,腹部四面分別是爵祿封侯、雙鳳朝陽、寶鴨穿蓮和松鶴延年等吉祥圖案。五供底部均未如意折角方足。五供祭器的銘文記載了清代嘉慶到光緒年間廣州和佛山宣爐行鑄造店號的歷史。

清嘉慶蟬翼紋獸足立耳大鐵鼎

此鼎為鐵質鑄制,口徑達116cm,通高273cm,盤口,束頸鼓肩,弧腹圜底,三獸足外撇。立耳鑄接於口、肩部,並呈立耳狀向上延伸、外撇,俗稱「朝天耳」,內側對鑄銘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環耳飾鏤空錢紋。鼎口、頸部鑄飾蟬翼紋,頸部加飾一圈凸弦紋隔斷,肩腹分界明顯,整器體大氣雄,有力展現了祭祀用器的莊嚴感。

竹木器物

清光緒二十五年「靈應祠」五蝠捧壽獸足木雕神台

此神台為酸枝木製,長200cm,寬84cm,高95.5cm,整體作供桌形式,桌面攢邊四拼板,面框冰沿盤起陽線,面下束腰打窪。四腿為膨牙收腿式,粗方料收腿式彎腳,收腿處雕龍頭仰首銜咬狀,外翻獸爪足。正面牙板以浮雕五蝠捧壽為中心圖案,兩側依次雕飾葡萄、如意、盤長、葫蘆及回紋,側面牙板則以銜錢瑞獸、回紋和福壽圖案作飾,整體寓意福祿如意,連綿無盡。神台的正面牙板上方刻有楷書「靈應祠」三字,表明謹奉靈應祠祭祀所專用。從牙板的五蝠捧壽,到腿腳間的龍首獸爪,木作裝飾相互呼應,細節處均凸顯了神台作為北帝祭祀用物的威儀與肅穆。

清木雕彩繪荔枝掛落

掛落是是傳統古建築中額枋下的一種裝飾構件,既可用於室內隔斷,亦可用於室外裝飾,常用鏤空木格或雕花板製作,因安裝在上部呈懸掛狀,遂得名「掛落」。

此掛落通長4.0米,寬2.9米,木雕[2]彩繪。掛落整體採用透雕技法,在上部和兩側大部雕以果實纍纍的荔枝樹,兩側底端則雕飾濯漣白荷數朵,又作鳥雀、鳴蟬在虬枝錯節之間嬉鬧顧盼,與鮮紅欲滴的荔枝相結合,更顯動靜交融。此掛落刀法深峻幹練,彩繪細膩誘人,富有濃郁的自然氣息,充分展現了嶺南地區「蟬鳴荔枝熟」的季節特色,不愧是佛山地區晚清時期建築木雕的佳品。

陶瓷器物

清乾隆粉彩龍紋鋪首瓷香爐(連木座)

此爐為瓷質燒制,整體呈獅頭爐形,口沿板折,微向外撇,頸肩收束,腹部圓鼓,並飾上下兩圈花形鼓釘及兩個素胎獅頭鋪首,脛部收窄,圈足。此爐為醬釉口沿,板沿面以粉彩繪飾開光花卉圖案;腹部主體通景以粉彩繪飾祥雲及裝飾鼓釘的花卉,並繪礬紅雙龍爭珠穿梭其間;頸部和脛部則各以青花繪飾回紋一圈。所配木座,雕飾如意雲頭形狀,亦頗為精巧。爐身載有「奉敬靈應祠柱香」等銘文信息,確切記載了某地善信捐獻瓷爐的時間和事由,是祖廟歷史的重要見證。

明素三彩堆塑真武大帝瓷坐像

此坐像通高22.5厘米,瓷塑燒制,施藍、紫、白素三彩釉。此坐像整體塑作洞天神龕狀,洞沿堆塑祥雲、寶瓶、仙鳥等,洞口下方塑繪層疊的水波紋;龕內塑真武大帝披髮跣足、安坐高台,身着寬袖長袍、腰束嵌玉腰帶,神情含笑可親、溫文儒雅;坐像足旁另塑交纏玄武一尊,台座兩側分立護法童子恭謹護持。

書畫古籍

清生產圖景通草畫

此組繪畫為通草繪製,每件均長29cm,寬19cm。四幅畫面所選取的題材分別為砣玉製作、手工製鞋、號脈疹病和鍛打鐵器,充分再現了清代社會的工商業生產場景,是研究清代社會生活的重要資料。

通草畫是一種在廣州地區生產、繪製於由通草莖髓切割而成的薄片上的水彩畫,因其題材廣泛,真實反映了中國本土風情,且作品造型生動,色彩濃艷,人物刻畫惟妙惟肖,18世紀後半期至19世紀中葉深受西方人的喜愛而大量用於出口,被譽為是中國文化傳播的「明信片」。

清彩繪真武大帝、觀音水陸畫

此畫長140厘米,寬73.5厘米,紙本設色。畫面整體描繪了文武老少的護法神祗環侍在真武大帝和觀音兩大主神身邊的情景,其中:真武大帝頭頂光環、披甲持劍、掐訣端坐,神情威嚴沉穩,觀音菩薩則身披輕紗白袍,手持淨瓶,半跏趺坐,神態恬靜慈祥。而四周簇擁的護法神只們,文神緞衣正貌、虔誠恬淡,武將甲冑巋然、落拓不群,少者澇灑惆僥,老者古貌清奇。眾神恰似從九天雲霄冉冉降臨,或坐或立,或禪定或受參謁,姿態各異、仙逸靈動。

牙角玉石

明圓雕玄武石刻

此石刻長215厘米,寬150厘米,高75厘米。整體圓雕玄武形象,以長蛇匍伏在龜背上與靈龜同望遠方,仿似凝神聚氣、翹首以待。作為祖廟內難得的傳世明代石刻,此石刻造型鮮活逼真,刻工雄渾幹練,刀法剛健灑脫,見證了祖廟的滄桑變遷,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牙雕刀馬人物故事紋筆筒

此器是為筆筒,象牙雕制,口徑10cm,高29cm,柱狀直筒形,中空。此器口沿下飾一圈聯珠紋及垂簾紋,而近底部飾一圈花草紋;筒身高浮雕大通景,以兩樹為界,一面雕飾劉璋迎劉備進益州故事題材,另一面則為殿前大戰的場景。此器的牙質潔白溫潤,人物刻畫主次分明,動靜結合、形象突出,屬於常見的戲曲題材。

古代錢幣

清八卦十二生肖花錢掛飾件

此錢為銅質鑄制,長6.7厘米,寬4.8厘米,掛飾類花錢,錢眼為圓形孔,正面鑄八卦紋飾,背鑄十二生肖圖樣及對應地支,錢上部接半月型飾件,開三孔以系帶穿掛,正反面皆鑄「掛」字。

花錢雖呈錢幣形態,卻非官方流通的正式貨幣,多為民間鑄制,常用作娛樂的玩錢,辟邪掛件或壓勝錢,常見有各式的吉語錢,體現了傳統文化的滲透。

清「馬上有錢」花錢掛件

此錢為銅質鑄制,長5.8cm,寬5.3cm,掛飾類花錢,錢的整體由馬形飾件與方孔錢相接而成。馬飾件四蹄張邁,作飛奔狀,通體毛髮的刻畫尤為細緻,方孔錢正面鑄「五子仲元」,背飾梢上梅枝,寓意五子登科,喜上眉梢。此錢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古人寄望高中科舉、升官進爵的真實願望。

視頻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相關視頻

佛山祖廟即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