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從零開始學泡茶

從零開始學泡茶

《從零開始學泡茶》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家庭實用性,不拘束、不呆板,讓您掌握在家中泡茶品茶的基本技術,了解茶性、水性和茶具特性,享受茶的樂趣。同時,《從零開始學泡茶》還會介紹一些茶的其他應用,比如只做各種茶膳,以及根據不同人群不同體質來炮製不同功效的茶飲等。

目錄

基本內容

作者:鄭春英

出版社: 中國紡織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8日)

平裝: 14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2

ISBN: 9787506474450

條形碼: 9787506474450

內容簡介

《從零開始學泡茶》為愛好茶、剛入門的讀者介紹了茶的基本知識和沖泡方法,包括如何辨識茶葉、選擇茶葉、存放茶葉、選擇合適的茶具和泡茶用水以及茶俗茶禮茶餐茶室。

推薦

《從零開始學泡茶》基礎入門,包括識茶、擇具、選水等基本知識,泡茶手法、水溫的介紹,以及不同茶類最適宜的沖泡方式,品茶一章介紹了茶俗茶禮茶歷史以及茶室的規劃,《從零開始學泡茶》囊括最基本的知茶、泡茶和品茶知識。

作者簡介

鄭春英北京市茶藝師》資格考試高級考評委,北京市《茶藝師》資格考評督導,北京市《茶藝師》大賽評委,茶藝高級技師,北京市外事學校高級教師,《中華茶藝》網絡課程任項目負責人,曾出版過《茶藝概論》、《茶藝服務》、《茶藝與服務》、《輕鬆入門鑒紫砂》,並參編國家《茶藝師》標準、《茶藝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文摘

中國是茶的故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製作茶和利用茶的國家。唐代的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的記載。意思是說,茶的發現與利用始於神農氏,到了魯周公時正式聞名於世。

神農遇茶

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中也記載了茶的起源:「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遠古時代,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人類以採摘野果、捕食野獸為生,誤食毒果而生病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據傳說,部落首領神農有個像水晶一樣透明的肚子,能夠清楚地看到食物在胃腸里的情況,他為解除人們的痛苦,決定把所有的植物都品嘗一遍。 有一次,他在品嘗的時候中了毒,口乾舌麻、全身乏力,便來到山腳下架起鐵鍋燒開水喝。可是水還沒開,他就昏過去了。不知過了多久,神農在一種淡雅的清香中慢慢醒來。他聽到水沸的聲音,艱難地挺起身,正準備舀水喝,卻發現鍋里的水已經變成了黃綠色,上面飄着幾片綠葉,那沁人的馨香就是從鍋里飄來的。

神農舀起湯水喝下去,雖然味道有些苦澀,但頓覺舌根生津,神清氣爽,他連喝了幾碗,幾個小時後,身上的劇毒竟然解了。神農四處尋找,發現葉片是從頭上方的一棵植物上飄落下來的,於是採摘了很多綠葉帶回去。通過多次煎服,神農發現湯汁有生津、解渴、利尿等很多功效。因為神農第一次品嘗茶湯時,看到汁液在肚內到處流動,好像在「查來查去」,把腸胃洗得十分乾淨,於是將其命名為「茶」。

由此,茶正式登上了人類社會的舞台。

茶馬古道情

在中國大西南的崇山峻岭間,蜿蜒着一條由人和騾馬踩踏而成的古道,千百年來,成群結隊的馬幫從這裡走過,將茶葉銷往各兄弟民族,留下了縷縷茶香。這就是神秘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茶馬互市」是當時漢族和藏族等少數民族間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的貿易往來。藏區和川、滇邊地氣候寒冷,海拔很高,那裡的人們主要以奶、肉為食,需要茶解油膩、分解脂肪,可是那裡卻不產茶。漢族地區茶的產量很高,但由於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的需要,對馬匹的需求源源不斷。於是,漢藏之間開展了茶、馬互換的交易,並且逐漸形成了一條貿易之路,這就是「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主要的線路有兩條,一條是從雲南的思茅、普洱等地出發,向北經大理、麗江、中甸、德欽到西藏的邦達、昌都、洛隆、林芝、拉薩,再經由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另一條是從四川的雅安出發,向西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它們的起點都是盛產茶葉的地方,主線的沿途還會延伸出無數支線,像一張巨大的網把滇藏川大三角區域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因此,茶馬古道不僅在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是人類勇氣的象徵。

客來敬茶是中國的傳統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自被大眾熟知開始就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客來敬茶、以茶待客、以茶會友的習俗也逐漸形成,並一直延續下來。如今的茶藝館,為以茶會友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朋友見面與聚會,一杯清茶堪比千言萬語。如果是在工作單位或家中接待客人,潔淨而富於藝術性的茶具、淡雅的茶香以及整潔舒適的環境,都能使客人精神舒暢。「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歷史延續至今,中國各民族飲茶習俗不同,但客來敬茶、以茶待客的精神是一致的。比如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就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的一種飲茶方式,當地人稱它為「紹道兆」。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此外,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等,不僅是當地人們的日常飲品,也是款待客人的最高方式。這些內容豐富、各呈風采的飲茶風俗是中國歷史的產物,與此同時,中國的茶通過海、陸的絲綢之路,僧侶、學者的往來等方式遠傳到各國,又生髮出日本茶道、英國下午茶等文化。

目錄

緒論 悠久的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 6

神農遇茶 6

茶馬古道情 7

客來敬茶是中國的傳統 8

茶之趣事 10

以茶代酒的故事 10

陸羽煎茶 10

宋徽宗與《大觀茶論》 11

泡茶方法的演變 14

煮茶法 12

點茶法 12

泡茶法 13

含茶飲料的出現 13

第一章 晴窗細乳戲分茶 識茶鑒茶賞茶

賞茶之術 16

五品 16

三看 16

三聞 17

三品 17

三回味 17

茶的16種功效 18

茶的分類 20

綠茶 20

綠茶名品 22

西湖龍井 22

碧螺春 22

信陽毛尖 23

六安瓜片 23

太平猴魁 24

黃山毛峰 24

安吉白茶 25

廬山雲霧 25

紅茶 26

紅茶名品 28

祁門紅茶 28

正山小種 28

紅碎茶 29

滇紅茶 29

烏龍茶 30

烏龍茶名品 32

安溪鐵觀音 32

武夷大紅袍 32

鳳凰單樅 33

凍頂烏龍 32

黃茶 34

黃茶名品 36

君山銀針 36

霍山黃芽 36

廣東大葉青 37

蒙頂黃芽 37

白茶 38

白茶名品 40

白毫銀針 40

白牡丹 40

新工藝白茶 41

貢眉 41

黑茶 42

黑茶名品 44

普洱生茶 44

普洱熟茶 44

六堡茶 45

茯磚茶 45

花茶 46

花茶名品

茉莉花茶 48

袖子花茶 48

花草茶 49

造型花茶 50

第二章 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

宜茶美水的標準 54

好水的種類 56

尋泉評水 58

科學煮茗 60

...

序言

前言

茶是一種最經典的植物,生於名山秀水間,得天地之精華,自五千年前與神農相遇,便與中國人結緣。

於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占有一席之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中國也自古形成了「客來敬茶」的優良傳統。

中國茶的神奇,在於它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在「琴棋書畫詩酒茶」中,它不僅是一種文化符號,也是一種滌盪心靈、修身養性的良劑,儒家以之養廉,道家以之求靜,佛家以之助禪。

近代,隨着科學的發展和長期的研究實踐,茶的養生功效被越來越多地發掘和證實:明目固齒、提神醒腦、殺菌解毒、消脂減肥、美容養顏、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孫中山先生曾讚譽「茶是最合衛生最優美之人類飲料」,並提倡「茶為國飲」。

在弘揚茶文化、普及茶知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想了解茶、認識茶、學泡茶,我們這本書便在這樣的訴求下應運而生了。這是一本真正面對大眾的圖文書,書中運用大量精美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在教給您最實用的鑒茶、賞茶之術的同時,也對具體的沖泡方法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您的飲茶嚮導,攜您步入氤氳的茶香世界中,盡享泡茶、飲茶的樂趣。[1]

參考文獻

  1. 從零開始學泡茶飲茶人網,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