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

圖片來自網絡

作品名稱: 《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

創作年代:元朝

文學體裁:詩

作 者:劉因

《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是 元朝大儒,理學家、詩人劉因的詩。[1]

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劉因拜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因母疾辭歸,專研理學,該小令就創作於此時期。

詩詞正文

譯文

這茫茫的大地既然經過了造物主爐火的冶煉,怎能不帶上寒頹衰冷的外觀?

你看古往今來滄海桑田,但只見廢棄的兵壘上瀰漫着野煙,古台的遺址上樹木參天。 放目遠眺,太行山脈就像長長的磨刀石,黃河也縮成了帶子一般,它們都混跡於塵埃之間。用不着更生悲嘆,說那花兒開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賞析

這是一首登臨之作,具體的地點已不可詳,總之是太行、黃河地區的一所古台,附近還有廢棄的軍事工事,氣象十分荒涼。

上片以「茫茫大塊洪爐里」開頭,作者並不直接從具體的景觀着手,而是擴大到無垠的空間,也就是一片天地洪荒的景象。同樣,在點出眼前的廢壘遺台時,復用「古今多少」的感慨,又將時間從眼下的登台時分有意識地無限擴展。這種蒼茫、深沉的心緒,使讀者自然而然體會到作者登臨所覽的荒敗,且意識到此非天然而乃人為,也即是政治和戰爭所造成的破壞結果。

下片「太行如礪,黃河如帶」借用了「帶礪山河」的成語,而又是登覽的實景,「等是塵埃」便帶上了總結和象徵的雙關意味。從總結的一面說,作者登臨之古台台勢高拔,迥出地表,遠方的太行山脈與黃河長流,都分別變成了小小的磨刀石及細帶子,那麼處在視野中的人間景物,就更微茫若塵,「等是塵埃」正是一種張大形勢的說法。從象徵的一面說,「塵埃」微不足道,處在微塵中的世界也不值得去認真看待。既然山河會因人事的興廢而「寒灰」、而「塵埃」,那麼時光的流逝、萬物的變化又有什麼可嘆惜的呢。下片的前三句回照空間,後三句回照時間,再度從擴張的境界中充實了上片的感慨。

作者簡介

劉因(1249年-1293年),字夢吉,一字夢驥,號靜修,容城(今河北徐水)人。 元朝大儒,理學家、詩人。

劉因家世儒宗。入元後,與許衡並為"元北方兩大儒"。至元十九年(1282年),應召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旋辭歸。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再度徵召為集賢學士、嘉議大夫,稱疾固辭,以授徒終其餘生。 至元三十年(1293年),劉因病逝,朝廷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諡文靖。

劉因得南儒趙復所傳程朱理學,讀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朱熹、呂祖謙等人之書。尤服膺朱熹,[2]稱其"極其大,盡其精,而貫之以正也"。又謂研讀宋儒之學,當從六經、漢唐傳疏入門,方可"始終原委,推索究竟",不致"穿鑿"。提出"詩、書、春秋皆史"之說。著作有《靜修先生文集》,系元人所輯。明萬曆時方義壯又增佚篇為《劉靜修先生集》。[3]

視頻

四書一說從朱熹開始,康震:他開創了儒學的一代新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