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1867年9月21日-1950年10月20日),美國政治家,曾為美國戰爭部長、菲律賓總督和美國國務卿,基督教耶魯大學校友。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簡介

1906年,西奧多·羅斯福任命他為紐約南部地區聯邦檢察官。1910年,代表共和黨參選紐約州長落敗。

1911年,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任命他為戰爭部長。一戰爆發,他負責幫助比利時的人民。當美國成為交戰國,他在法國當炮兵長。

1927年卡爾文·柯立芝命他到尼加拉瓜。他認為當地人「未適合有自己的政府」。1927年至29年,任菲律賓總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反對當地獨立。

1929年,赫伯特·胡佛命他為國務卿。1929年12月,曾回應中華民國調停中東路事件的請求,譴責蘇聯違反《非戰公約》。

1930年代,他成為倫敦海軍會議美國代表團主席,後來又當上日內瓦裁軍會議美國代表團主席。史汀生個人十分反對日軍侵華的行為(九一八事變),而美國當時亦宣布不承認日軍的行動,即史汀生主義

1940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他重返戰爭部。

他是曼哈頓計劃領導人格羅夫斯將軍的直屬上司。

1945年在選擇對日原子彈轟炸目標時,由於史汀生曾與妻子去京都渡蜜月,他深知京都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而力排眾議令京都免於受原爆毀滅。

他使得摩根索計劃不能實現。

視頻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 相關視頻

宗教極端:被宗教極端思想扭曲的人性
打擊宗教極端分子是為更好保護合法宗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