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立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斯立堂 |
---|
|
亞斯立堂(英文:Asbury Church),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內後溝胡同丁2號的一所基督教堂,即北京基督教會崇文門堂,是北京市目前最古老的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也是一所涉外的教堂,崇文門堂建築風格別具特色,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1990年,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基本信息
-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所在: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
-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清
- 編號:6-876
- 登錄:2006年
歷史沿革
- 1868年,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劉海瀾(Hiram Harrison Lowry,1843-1924)等人從該會在中國的傳教基地福州北上,進入北京。
- 1870年,他們在崇文門內孝順胡同購買房產,興建該會在北京的第一座教堂,以該會首任美國會督亞斯立(Francis Asbury)命名。該會後來在北京城內設立了8座教堂(主要在南城),但始終以亞斯立堂為中心教堂。附近陸續又興建同仁醫院、婦嬰醫院,匯文幼兒園、匯文小學、匯文中學、慕貞女中、護士學校,以及匯文大學(後合併於燕京大學)、匯文神學院(後改名北京神學院)等教會機構[2]。
- 教堂最初建成時,外觀和現在一樣,只是規模比較小,僅能容納四五百人聚會。隨着教會信徒人數的不斷增加,1880年衛理公會(美以美會)在原址重建教堂,1882年新堂落成。
- 1900年夏,在義和團事變中,亞斯立堂被大火焚毀。1902年,清政府撥款重建亞斯立堂,於1904年春建成。
- 1958年夏,北京市基督教實行聯合禮拜,進入宗派後時期,亞斯立堂暫停活動,禮拜堂及附屬房屋由北京市第13女子中學(原慕貞女中,後改為第125中學)使用,禮拜堂被當作學校的禮堂。
- 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內各種設備破損十分嚴重,面目全非。
- 1982年春,北京市政府貫徹落實宗教政策,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經多方交涉,在付給125中學兩萬元人民幣後,經大規模整修,亞斯立堂正式更名為北京基督教會崇文門堂,並於當年聖誕節重新恢復聚會活動。
- 2001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撥款人民幣480萬元,重新修繕了禮拜堂及其附屬房屋。
- 禮拜堂的玻璃更換為教會傳統的彩繪玻璃,椅子更換為禮拜專用的長條木椅,而所附屬房也進行了翻建。
- 2002年12月22日舉行了「崇文門堂復堂20周年暨修繕復堂感恩禮拜」。
- 2004年正值崇文門堂建堂100周年,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下,崇文門堂舉行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建築風格
- 1904年重建的教堂造型為近代折衷主義風格,正立面由三組不同風格的造型組成,磚木結構,灰磚清水牆面,鐵皮屋頂。
- 整座教堂占地面積為 8246 平方米,堂內分為正、副兩堂,正堂設有四百多個座位,副堂有三百多個座位,中間有可以上下活動的閘板相隔,既可分開,亦可聯用。
- 禮拜堂呈圓形,整體為木製雙層傘形結構,建築風格極為獨特别致。
教職人員(自建堂至今)
- 1870年至1904年,亞斯立堂的主任牧師均由外國傳教士擔任;1904年新堂建成,始有華人任主任牧師。
- 解放後,崇文門堂先後由鄭如岡牧師、殷繼增牧師、石澤生牧師、吳巍牧師、高英牧師擔任主任牧師;目前由柳翠敏主任牧師負責教堂的各項事務,教會中的教職人員還有:李培英牧師、張莉牧師、張文哲牧師(負責朝語聚會)、楊建立牧師、韓玉芳牧師、孫麗華牧師、劉燕牧師、段金鑫牧師、王芳教士、田堅教士、閻樹樑教士、徐金威教士。
聚會時間
主日禮拜
第一堂
07:00-08:00
第二堂
08:30-10:00
第三堂
10:30-12:00
第四堂
19:00-20:30
韓語聚會
13:00-15:00
其他聚會
周二
19:00 查經會
周三
19:00 生命成長聚會
周四
09:00 禱告會
周五
09:00 姊妹聚會 18:30 青年聚會
參考文獻
- ↑ 亞斯立堂,中文百科
- ↑ 北京基督教會崇文門堂簡介. [2012-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