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財經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南財經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為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項目,整合語言學科資源、優化學科結構、進一步提升國際學生教育教學質量,雲南財經大學於2015年7月將原外語外貿學院、原東盟學院、原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國際語言文化學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nguages and Cultures,簡稱SILC)。全院130名教職工以黨政班子為核心,團結奮進,克服隊伍龐大、任務繁重、體制差異等困難,根據工作需要和學科專業特點,短時間裡完成組建所有管理部門和教學部門,實現三個學院的實質合併,為實現學校進一步提升語言學科和國際學生教育教學整體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人才培養
學院現有英語、商務英語、泰語、越南語、緬甸語5個專業,同時負責全校本科大學英語和研究生公共英語(非英語專業碩士、博士)教學以及留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作為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對外交流窗口,學院整合教育教學資源,開拓國內外語言、文化教育市場。同時立足於發揮雲南財經大學在經濟、管理高等教育[1]的專業優勢,與國際知名院校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共同打造國際化的教學課程體系,幫助本校學生走出去的同時招收海外學生到我校留學。學院目前有中外學生近850名,留學生分別來自泰國、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東帝汶、韓國、瑞典、法國、斯里蘭卡等40餘個國家。在留學生教育方面,學院承擔了非學歷留學生教育和本科學歷留學生教育任務。本科學歷留學生教育採用「2+2」教學模式進行培養,即前兩年將留學生集中在我院完成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同時進一步強化和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後兩年再根據留學生所選專業分流到各相關學院進入專業課程學習。東南亞語種本科學歷中國學生的教育採用「3+1」教學模式培養,即大一、大二和大四在本校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大三交換到語言對象國的相關高校完成為期一年的學習任務,學科互認,學分互換。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和一個精幹高效的管理團隊,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秉承「求實、創新」的雲財精神和「立足邊疆,面向世界,重視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理念,通過不斷創新、完善管理機制,堅持不懈地提高教學和管理質量,努力為學校國際化建設貢獻力量。現有教職工1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1人、講師[2]82人、助教8人,博士(含在讀)20人,長期聘有10—12名外籍教師。40歲以下青年教師具有碩士學位的比例為98.4%。
學院下設黨政辦公室、中國學生教學管理科、國際學生教學管理科、中國學生管理科、國際學生管理科、團委、英語系、東語系、漢語國際教育系、大學英語教學中心和研究生英語教學中心,承擔全校所有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英語教學任務,以及留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工作。
視頻
雲南財經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等教育學歷的5種形式的區別,搜狐,2019-05-26
- ↑ 講師、教授、副教授、榮譽教授…到底區別在哪?!,網易,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