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于田縣(舊作「于闐」,1959年改為「于田」)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崑崙山脈北麓,與西藏自治區交界處。面積3.95萬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8萬。民族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等。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設置奇木柏克,光緒八年(1882年 )置于闐縣。1959年改于田縣。縣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崑崙山,北部為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所轄的一個縣。于闐(于田)縣的名稱來源於古于闐城,但古于闐城在和闐(和田)縣內,於彌城則在于田縣內。
新疆有許多產玉的地區,于田是其中之一,在歷史上,于田縣是和田玉的主要出產地,且以出產山料為主。據史書記載,于田玉料不但玉質細膩溫潤,而且密度、純度、色度純正,如果跟和田玉龍喀什河的白玉比較,于田玉料甚至更加細膩和純淨。
目錄
行政區劃
于田縣轄2個鎮、13個鄉:木尕拉鎮、先拜巴扎鎮、加依鄉、科克亞鄉、阿熱勒鄉、阿日希鄉、蘭干鄉、斯也克鄉、托格日尕孜鄉、喀拉克爾鄉、奧依託格拉克鄉、阿羌鄉、英巴格鄉、希吾勒鄉、達里雅布依鄉。縣人民政府駐木尕拉鎮。
地理位置
于田縣位於東經81度9分~82度51分,北緯35度14分~39度29分'。東連民豐,北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沙雅縣相壤,西臨策勒縣,南與西藏自治區改則縣、日吐縣相接。
地勢地貌
于田縣地勢南高北低,南北高差3500米。自南向北形成高山、戈壁、沙漠等地貌單元,並有典型的冰川、凍土、火山、沙漠等地貌類型[1]。
氣候水文特徵
于田縣屬暖溫帶內陸乾旱荒漠氣候,南部山區冷涼,半溫潤氣候區,中部平原暖溫乾旱氣候區和北部暖溫極端乾旱沙漠氣候區。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春夏多風沙和浮塵等災害天氣。
于田縣多年平均氣溫為11.6攝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47.7mm,蒸發量是2432.1mm,北部沙漠地帶降水量僅為12毫米,多年平均相對溫度42%,大於10攝氏度,積溫4208.1攝氏度,年日照總數為2769.5小時,日照率為62%,平原區年總輻射量為143卡/平方厘米,是輻射高值區,大部分灌區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13天。于田縣平原綠洲年平均風速1.8米/秒,風速以春季最大,平均2.2米/秒,秋冬季最小,平均為1.4米/秒,春季盛行東北風。
全縣境內發源于山區的大小河流共11條,其中可利用河流5條,多年平均年總徑流量8.554億m3,泉水是由河水和灌溉滲漏的水形成的,共計有11條年徑流量2.7887億m3,地下水儲存量為3186.84億m3,地下水綜合補給量6.7294億m3,山前礫石帶以下綠色平原區的地下水近期可利用開採量為2.28億m3。
資源
耕地面積和荒地資源,現有耕地404924畝(包括于田監獄),荒地269.72萬畝,其中優質可墾荒地87萬畝,宜林地51.5萬畝,宜牧地131.2萬畝。全縣境內共有天然荒漠草場680.06萬畝,其中可利用的面積659.4萬畝,全縣草場和人工草場理論載畜量180.4萬頭(只)。
森林資源:是荒漠天然林,主要包括胡楊和紅柳,總面積112.41萬畝,天然胡楊林主要分布在克里雅河下游沿岸及干三角洲,紅柳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沖積平原西北部和沿河低階地上。人工林保存面積17.29萬畝,約占耕地、園地和居民點面積的30%。
礦產資源全縣境內具有多種成礦的地質條件,由於勘測力度不夠,礦產資源尚未查清,現已發現的有20多處產地,其中有:阿勒瑪斯玉石礦,產白玉和青白玉[2],計儲量200餘噸;拉依喀、阿羌和雨蓋提等三種磁鐵礦;普魯煤礦屬瘦煤2號,計儲量36.6萬噸,阿羌石膏礦;英巴格七個鹽湖。
于田縣的農作物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為主,園藝業以葡萄、石榴、杏子為主,養殖業以牛羊飼養為主,作為商品的農產品種類很多,不僅有棉花、葡萄乾、杏干、毛皮,還有甘草、大芸、小茴香等名貴中藥材,以及面積可觀的蘆葦資源。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科技的進步,只要有了人才和資金,以農副產品種植和加工為主的大農業以及以玉石為主的礦產資源將為于田縣的經濟發展帶來更為廣闊的前景。
旅遊景區
于田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稱為「世界沙漠旅遊景觀之最」的達里雅博依鄉,就是這塊古老綠洲伸入瀚海腹地的迷人亮點,不僅可以領略「死亡之海」的壯美與神奇,也可觀賞到蔚然壯觀的江南水鄉美景。雄偉連綿的喀喇崑崙山脈,終年積雪晶瑩剔透,明媚秀麗的高山湖泊——烏魯克湖,如鏡似珠。幾十處亞洲最年輕的火山遺址,讓您感受大自然的變遷。古老的喀孜拉克遺址(媲摩城)、喀拉墩遺址;漢城古「絲綢之路」和唐玄奘西域取經的眾多古城重鎮遺址,成為人們探幽訪古的好去處。漫步于田老城,穿梭於幽深小巷,那最古老的鐵匠鋪、獨特民居建築,讓人讚嘆工匠們的精巧用心。高原村寨、長壽村探奇、大漠聖泉、神母灘、沙漠村莊、龍湖風景,常使人流連忘返。這裡還居住着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民,古老淳樸的民風,別具風格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亟待開發的旅遊資源。
當然,于田縣最值得一萬的就是著名的喀喇崑崙山。
喀喇崑崙山
于田縣南枕「萬山之祖」的喀喇崑崙山,由南部山區、中部平原、北部沙漠區三大部分組成,南部山區海拔高度平均在4000米以上。在寬廣的山體中,有沿着山脊排成梳閒談的現代冰川,冰川下往隱含涓涓細流,淙淙作響,令人賞心悅目。冰川積雪終年不化,晶瑩剔造,蔚為壯觀。保留着大量古代冰川遺蹟,阿什庫勒冰磧湖就是古代冰川遺址[3]。
喀喇崑崙山規模
崑崙山一直受中華民族的崇敬,認為它是「地之中心」,是華夏祖先黃帝所居住的「聖山」。崑崙山一帶居住的人們,流傳着很多神話。如夸父追日,共工觸不周山,黃帝食玉投玉;鮁除蚩尤,西王母與三青鳥,嫦娥盜靈藥,黃帝娶嫘祖等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傳說在山上有壯麗的宮殿、精美的園囿和奇花異草,用崑崙神奇草木、疏圃池水和清洌神泉,可以製成長生不老藥。
喀喇崑崙山的活火山
在崑崙山中坐落着最年輕的活火山,我國史書上曾記載:「南望崑崙,其火熊熊」。有歷史記載的有五次,最後一次是在1951年5月27日上午9時50分,一聲巨響,火山灰從山頂呈柱狀噴發而出。現在,崑崙山中幾十座火山遺址星羅棋布,高的300餘米、矮的10餘米,周圍布有大小不一樣的渾圓多孔的火山岩。登火山會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喀喇崑崙山的湖泊
崑崙山中還有大小深淺不一的高山湖泊八個,最為壯觀的要數烏魯克湖,長8公里,寬3公里,水深20餘米,最深處達38米。湖水清澈碧藍,水淺處可見浮游的高山魚蝦。中部平原區多是這裡人居住的綠洲區,北部沙漠區綿延起伏的沙丘,與克里雅河沖積的河岸邊叢叢簇簇的紅柳、胡楊,相映成趣,全境地勢平坦,阡陌縱橫,泉水過處,百草豐茂,綠樹成蔭,景致優美;人傑地靈,歷史文化悠久。獨特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令無數探險旅遊者流連忘返。
歷史文化
歷史記載
其意據《新疆圖志》記載:「克里雅者回語來而未定之辭」。民間有「一片開闊地」、「飄移不定」、「河崖」、「古老的地」「快來吧」等不同的解釋。
其語源是來自突厥語、古伊朗語還是波斯語,尚有不同的看法。也有史料記載,于田地名的來歷是古和田部落和姓氏名稱(即尉遲)的演化譯音,其民族地名因克里雅河而得名。境內一馬平川,擁有廣袤的山地草場、肥美的牛羊、高原村寨、大漠落日和牧歌唱晚的塞外風光,是古「絲綢之路」南道重鎮。
盛產白玉,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喀什塔什塔格(玉石山之意)在縣城之南,山上有世界著名的阿拉瑪斯等五個玉石礦點,自古素有「白玉之鄉」的美譽。
于田遺址
根據考古發現,這裡有三處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4]:
巴什康蘇拉克細石器遺址:這處遺址北距于田縣城約77公里,南距普魯要約10公里。位於克里雅河南岸第三台地上。
阿什庫勒石器點遺址:阿什庫勒石器遺址點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構造盆地北端,屬高原寒漠地區。北距縣城的直線距離為115公里,地理坐標則為東經81°28′,北緯35°49′。這裡的主要有藏羚羊、野氂牛等野生動物。
小普魯石器遺址:小普魯石器遺址在山前克里雅河上游地區,屬於河谷階地。北距縣城的直線距離為72公里,普魯村東北6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81°31′52″,北緯36°13′23″,海拔高度2,320米。
歷史記載
于田縣西漢時即見於史冊,當時稱扜彌國。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建立了西域都護府,任命鄭吉為都護,治所在烏壘城。扜彌屬西域都護所領三十六國之一。
從此,西域統一於漢朝的版圖,成為我們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東漢時期,扜彌國開始衰落,而于闐國卻逐漸強大,到了三國時,扜彌國被于闐國吞併,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于闐與哈拉汗王朝毗鄰,哈拉汗王朝信奉伊斯蘭教後,常侵襲于闐,經過數十年的戰爭,於1001年(宋咸平四年)哈拉汗王朝攻占于闐國,於是于闐成了哈拉汗王朝的一部分,也逐漸信奉伊斯蘭教,于田人也由佛教、摩尼教改奉伊斯蘭教。
從13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和田、于田一帶又歸屬蒙古察合台系所統治。17世紀中葉時察合台系在南疆各地各自為政,勢力已微弱,實際淪為和卓操縱下的傀儡,時常受到北面準噶爾人的掠劫和騷擾。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統一了新疆。當時和田地區下屬六城,即額里齊、哈喇哈什、玉隴哈什、克勒底雅、齊爾拉、塔克[5]。其中克勒底雅當系克里雅的同音異譯,即今于田縣城。
清統一新疆後,對南疆的社會制度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只是禁止漢族人民去南疆與維吾爾族雜居,即使有漢族商人前去貿易,也只准住在漢城附近。由於人民處於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全疆各地農民不斷掀起了反封建熱潮。1864年,一些封建領主篡奪了權力,形成了各地封建割據的政權。清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始置于闐縣,開始建縣時縣址在哈拉哈什城(今墨玉),1885年將于闐縣址遷移到克里雅。
從1912年—1949年38年裡,于田縣處於不斷地變遷中。清朝始置于田縣時,縣境介於古鄯善、于闐兩國之間,包括有現在的于田、且未、民豐、策勒四縣之地。
從1913年開始,從于田縣析置三縣。1913年,從于田縣東部析置且未縣;1929年從于田縣境西部分置策勒縣;1944年,從于田縣境東部分置民豐縣。
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元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于田縣城,4月經中共和田地委批准,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于田縣工作委員會,同時成立了于田縣人民政府,建立了7個區公所、26個鄉,1952年底調整為8個區公所、30個鄉。
于田縣縣名當時為「于闐縣」,後為減化漢字地名的書寫,再根據于田產玉改名為「玉田縣」,但因與河北省玉田縣相重,所以國務院決定將「于闐縣」改名為現在的「于田縣」。
視頻
于田縣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于田縣概況,北方網新聞頻道 2012-7-6
- ↑ 山料里的珍品——于田料,搜狐網 2016-3-17
- ↑ 新疆和田喀喇崑崙山,新疆旅遊網 2019-7-19
- ↑ 浩淼于田景說-浩淼于田--因為古老原始!所以美!,搜狐博客 2008-11-16
- ↑ 克里雅人_與其茶文化,道客巴巴 20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