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人轉群星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二人轉群星譜(紀錄片)原圖鏈接來自 央視網 的圖片

二人轉群星譜》簡介: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二人轉屬走唱類曲藝,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三盟一市(現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二人轉植根於民間文化,表演台詞具有濃厚的鄉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點,由名演員趙本山淨化為綠色版本之後始得以上檯面。由趙本山先生在2000年提出,並以《劉老根大舞台》為基地發揚光大。

中國紀錄片的歷史是從西方國家的攝影師來中國拍新聞片開始的。19世紀末,外國攝影師拍攝了義和團八國聯軍,同時又拍攝了紀錄當時中國社會生活風貌的影片。以後在20世紀初拍攝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大出喪等新聞片 [1]。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除日本攝影師拍攝了《辛亥鱗爪錄》外,中國攝影師朱連奎等也拍攝了反映武昌起義的《武漢戰爭》,稍後一些,又拍攝了反映二次革命的《上海戰爭》。1918年前後,商務印書館拍攝了一些以時事和風景為內容的紀錄短片:《歐戰祝勝遊行》、《第五次遠東運動會》以及《南京名勝》、《西湖風景》等 [2]

分集劇情

二人轉作曲家 那炳晨

東北二人轉作為東北三省的地方戲曲,已經有300年的歷史,藝人們各自施展絕活,因此深受當地人尤其是農民的喜愛。本期介紹了二人轉作曲家那炳晨,他是吉劇創始人之一、二人轉音樂的開拓者,通過那炳晨的講述,了解到「二人轉」的歷史、來源以及藝術傳承。(人物2010年第31期)

二人轉老藝人 蔡興林

蔡興林幼年就迷上了二人轉,他拜了當時黑龍江的名角徐生為師。由於蔡興林的外形和嗓音條件,他開始學旦角。二人轉曲藝理論家講解丑角和旦角的表演技巧和效果,唱腔的技巧,二人轉種類的差異。蔡興林改進了旦角的化妝方法。蔡興林遇到一個意外離開了二人轉一段時間,他在這期間學會了裁縫和唱歌曲。後他又上台受到觀眾更加喜愛。他被選入了中央廣播說唱團來北京演出,根據北京觀眾,他改編了二人轉,受到了北京觀眾的喜愛。老藝人們對當今一些二人轉產生了的擔憂。(人物2010年第32期)

二人轉舞蹈家 馬力(上)

今年已經70多歲的馬力,是中國第一個專業的二人轉演員,也是趙本山建立二人轉經濟鏈的見證人。從東北人民藝術劇院歌舞團到遼寧省文聯,再到曲藝家協會,她把二人轉表演用的手絹方型改成多角星型,從棉麻布到絲綢不斷改進,最後形成了現在觀眾常見的表演手絹。從歌舞團到文聯,再到曲協,她的職業生涯始終與二人轉拴在一起。(人物2010年第33期)

二人轉舞蹈家 馬力(下)

馬力把二人轉中應用的方形手絹改革成八角手絹。她在鐵嶺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二人轉演員。她親自指導了1989年鐵嶺二人轉表演團到日本富山國際戲劇節的演出。本山藝術學院讓二人轉藝術走進大學課堂,馬力成為重要的傳承人。(人物2010年第34期)

視頻

二人轉群星譜 相關視頻

爆笑二人轉群星串燒,火爆全場,觀眾有眼福了!
馬力:舞蹈才是二人轉的絕活,吹水管子啥的都不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