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村與城市的文學審美(陳德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村與城市的文學審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鄉村與城市的文學審美》中國當代作家陳德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村與城市的文學審美

——讀《從劉莊仰望武昌》

在當今時代,詩歌如何在抒發詩人內心情感的同時,又能堅持中華文化傳統的文學理想,既能真正將情感深入我們的內心,又能和這個時代更廣泛的文藝生活形成共振,變成人們共同的審美經驗,這對於當代每一位詩人來說,都是一種嚴肅的創作體驗與社會考驗。因此,我們需要彰顯詩歌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廣闊的現實主義精神和詩歌美學相結合的產物

而現實中,湖北詩人夏文杰一直被文學照亮生活,將生活的真相多角度地在他的作品中予以透視與呈現,整合日常紛繁駁雜的生活經驗,促使審美形式清晰成型。如在《村莊聽雨》中,詩人吟詠道:「淋漓至盡的雨啊,下了整整一個晚上/似乎聽見桃枝的微笑/似乎聽見村民的喜悅」。在《桃花惹我》中,詩人吟道:「春色還淺,桃花還未肆無忌憚地開滿/劉莊村的麥子,只有麥子/詩情澎湃地沖在前面。」經由詩人的詩句,使生活的經驗得以升華為審美體驗。久旱逢雨,桃枝笑了,雨聲中也可以聽見村民內心的歡欣。其間,心理時間和物理時間完美對映,相互嫁接,相互轉換,相互滲透,且前者融匯整合了後面的單向流動,將過去與現在融合互滲,使之意涵更加豐富、視野更加寬闊,表達的意境更加完美。

在《夜和夜》中,作者是這樣描述的:「夜幕低垂,我在陌生的地方等你/燈火依舊闌珊,城市依舊繁華落盡/我在焦灼中燃燒激情/然後用冷風安慰自己」。讓讀者隨着作者對村莊的精神還鄉,對城市的仰望神往,領略詩 歌表達的美學原則與壯美。這就是「鄉村不再,鄉村在;城市不再,城市在」的立體意涵。這也是《從劉莊仰望武昌》帶給我們的閱讀享受。

有人說,詩歌這門從喻說、從高蹈、從短制的藝術,沒有非虛構作品和小說表達的立體、全面、深入、明白和踏實。但我們從夏文杰的作品中,從他的思維、意向、表述、語言質地等方面來讀他的詩,都可以全方位地發現詩人所要帶給我們的風景、人文、現象等社會的現實。詩人以他獨特的象少年一樣單純的視角,把這個時代複雜、縱深的精神圖像,用他敏銳而充滿陌生化想象,把我們生活中麻木、倦怠、習以為常的詞語、行為、事物、自然等,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維度空間。

作家應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一個詩人僅僅對語言、詞語有移動的天賦,而沒有一顆對他者和世界的仁愛之心,也不是一位好的詩人。

在這部詩集裡,我們看到鄉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農民依然一代又一代重複勞作,重複地與天公、與季節搶收成。就在被一種濃烈的憂傷痛苦地籠罩時,詩人夏文杰在《胡思亂想》中突然獻出神來之筆:「大地流淌麥香/你會深愛劉莊……走在梧桐樹下/迷戀泥土和他鄉」。這是怎樣地天資與修為,讓一個收入豐厚的銀行幹部能感同身受這塊土地上司空見慣的滄桑?感知他們世世代代的艱辛?的確,作者憑着他對弱勢群體天然的仁愛情懷,以及他超然的駕馭現代詩歌語言的藝術手段,用廣袤的視野引領我們發現了一幅穿越時空的現實主義的悲憫圖像。

城市需要文學。文學不會創建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不會因為文學而存在。可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文學,這座城市就會顯得蒼白,就會給人一種沒有靈魂、沒有情感、沒有溫馨的印象。沒有文學的城市情調不會浪漫,格調也不會高雅,基調不會多彩。武昌,是武漢三鎮之一,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它經歷過形成、發展、壯大的漫長歷史進程。詩人在《如果雨水是荷花仙子的淚水》中是這樣描述的:「這些天走過沙湖/路過中山公園的涼亭/珞珈山的樹木蔥蘢,槐蔭公園的石楠/路邊的荷花瓣落下,我知道這是破碎的心/和呼喚你的劉莊的風聲」。我們今天所說的城市,也是農耕時代的鄉村,無論用歷史的眼光看,還是以發展的眼光看,鄉村就是未來的城市,城市就是原來的鄉村。他們之間的差異其實是非常小的,如果說大,應該都是從物質的、財富的這些方面來衡量的。但人性和靈魂是沒有什麼差異的。城市的重要性在於托起作家的靈魂,作家的重要性在於彰顯一方水土的風情。正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我寧可丟掉整個印度,也不想失去一個莎士比亞。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紅學專家朱兵曾說,中國可以沒有萬里長城,但不可以沒有《紅樓夢》。可見文學的魅力所在。

期待夏文杰先生從劉莊回城後,經過一番沉澱,能對鄉村與城市文明有着更深的感悟與全新的審美,帶給我們更加優秀的文學作品。

[1]

作者簡介

陳德民,筆名陳柏年,高級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華學者協會主席團成員、《中華文化》雜誌社總編輯,朱自清研究會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