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樂平鄉

中文名 :樂平鄉

所屬地區: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

樂平鄉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南端,地處於潛、昌化兩溪匯合的下游,東南界桐廬縣分水鎮,抵瑤琳仙境25公里,西連馬山鄉,北接紫水鄉,至浙西諸山之祖——西天目山40公里。於(潛)分(水)公路縱貫樂平鄉,交通方便。樂平鄉地勢呈盤子形,駐地海拔46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之美稱。 [1]

目錄

概況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樂平鄉距市政府所在地錦城街道59公里,距省會杭州112公里,北依「大樹華蓋蔭九州」的天目山,南緊鄰桐廬縣「一正一副」兩中心的副中心集鎮「中國圓珠筆之鄉」分水鎮。更位於「兩江一湖」和「杭州——黃山」兩條國家級黃金旅遊線的最佳連接線16省道桐千公路的中段,隨着杭州市域外環公路環境的逐步改善,杭徽高速的完工,臨金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桐千線改造建設,樂平下經桐廬「瑤琳仙境」,「垂雲通天河」等溶洞景區,直達「千島湖」,上經「天灘,石長城」,「大明山」等生態景區可到黃山,旅遊區域優勢逐漸凸顯。

地理環境

樂平鄉區域屬天目溪河谷盆地,大多在海拔70米以下,地勢低且平坦,部分區域矮山丘陵在海拔300米以上,天目溪,昌化江在樂平鄉東樂村匯合後,自北向南呈狹長帶狀縱向延伸,水利條件較好,該鄉屬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由於河谷盆地的原由,該鄉常年積溫要比附近地區高2度左右,適宜發展一些較低緯度的農產業,該鄉山林面積48000畝,森林覆蓋率85%,森林儲積量6萬立方米,與桐廬交界的白雲山為最高坪,海拔711米。

農業

樂平素來就有「南部門戶,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的美譽,種桑養蠶,漁樵耕讀的歷史由來已久,北宋大詩人蘇州東坡曾在任杭州知府期間來於潛縣踏訪民情時,聽當時的縣令說了樂平一帶的種桑農耕民風後,以「青裙縞訣於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履」來形容當時村姑摘採桑葉的美麗和勤勞,至南宋,樂平鄉一帶的桑蠶業已經很發達繁榮。1090年,當時的於潛縣令樓壽「概念農夫蠶夫蠶婦之作苦」乃作《耕織圖》而「勸課農桑」,就是很好的描寫了樂平鄉地區當時的農事農時。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2003年全鄉農業總產值5673萬元,形成了桑蠶,生豬,板栗,茶葉,竹筍等五大農業產業,另外生態型經濟林的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充分利用天目溪河谷盆地的小氣候,積極發展柑橘,楊梅,板栗等「一村一品」莊園果品基地,不斷完善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和杭州市級都市農業(桑蠶)示範基地建設,2003年全鄉桑圓面積達8000餘畝,基本集中連畈,在桑蠶養殖季節里一灣碧水,滿眼翠綠,鬱鬱蔥蔥很是生態,休閒,更有板栗6000畝,產量360噸,名優茶產量23噸,柑橘1000畝,產量350噸,天目溪貫穿全境,特產水產豐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厥魚肥」,一年四季各色魚類依次呈現,加上樂平農家廚師的「濃,鮮,辣,雜」的特色手藝,「樂平清水魚」已成為臨安特色農家菜餚的一朵奇靶,香飄遠方,雙休天特色菜餚吸引着不少自駕車外出旅遊的老食從上海、杭州而來。 距樂平鄉集鎮六公里外的天目溪上(分水鎮南堡)新建分水江水利樞紐工程(省級重點工程,國債工程),壩址以上集水面積2630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1926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45.0米,防洪庫容14350萬立方米,該工程的完工不僅將為樂平帶來豐富的水產資源,也為樂平發展休閒旅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樂平鄉由於獨特的區域位置,而且距離富陽的新登地區很近;歷來人氣很旺,每年的夏、秋兩季在農民桑繭豐收後,各地商販自發的到樂平來設鋪擺攤,人來人往,連續可達10餘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