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久思夢裡來幾回(宋月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久思夢裡來幾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久思夢裡來幾回》中國當代作家宋月定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久思夢裡來幾回

我不記得,我也不可能都記得我做了多少。有美夢,有惡夢,有斷斷續續有頭無尾的,亦或有尾無頭的。常言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我無數的夢中,卻有兩個夢(準確的說,是夢想),卻像兩顆魅力無限的種子,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夢裡,從未忘記過。

70年代出生的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盼望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出一份力,夢想「奔向2000年」。而我的世界裡,我的夢境裡,關於奔向2000的話題與夢段,似乎比別人更多,更豐富。這也許和我的豐富想象力有關,與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息息相關。

小學的課文中有一篇《奔向2000》曾經令我有過無數憧憬。有一句激勵着我們奮發的句子,直到進入新世紀,背起這句,嚮往美好明天的童年情懷依然十分真切,也勾起人生那個階段的美好回憶。「我們和時間賽跑,奔向二〇〇〇年」。那時的我們,課後閒聊最多的話題,就是談論2000時,祖國的樣子,我們的樣子,還有結婚後孩子的幸福生活。憧憬着汽車、飛機,憧憬着「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憧憬着「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總之,一切美好的東西,似乎都會在2000年實現。

這些對於今天的我們都已成為普遍的東西,那時卻是最美好的夢,最嚮往而奇缺稀罕之物。我們做着夢,努力學習,就只為儘快奔向那遙遠的令人嚮往的2000。不知道這個夢想在夢裡出現了多少次,終於伴隨改革開放,97香港回歸,99澳門回歸,那遙遠的2000來臨了,多少嚮往的事與物也成為了現實中的現實,回歸了。

從兒時起,有另一個夢深藏在我的心底,夢的土壤倒也肥沃,夢的土壤中也常出現這顆清晰可見卻朦朧十足的種子,每每夢醒,都使我惆悵萬分,卻但至今這顆夢的種子未曾萌芽。這顆辜負了我肥沃的夢的土壤的種子,至今也未成為我現實生活中的現實——去看海濱的沙灘、貝殼、海藍藍。

提起海濱,就不由浮現出夏天、沙灘、貝殼……甚至是仙人掌、陽光、外婆……我是嚮往我大海的,甚至我是痴狂與她,但由於種種原因,夢還是那個夢,現實終歸現實。

無數次夢境中,我能把所有自己在書本、報刊、電視、網絡上所已知的有關海的知識串燒起來,形成美輪美奐的勝境,陶醉夢中。平時的閒談中,只要和大海有關,腦海中每每會出現,兒時語文老師繪聲繪色講析過,娓娓朗讀數遍的峻青先生的《海濱仲夏夜》情景:仲夏夜降臨前,燃燒着的多變的火焰般的晚霞;與城市燈光遙相呼應着的次第明亮起來的星空;清新海風吹着的軟綿綿,和着田禾香味的海灘……

好幾次,我和幾個要好的夥伴,踩着軟綿綿的沙灘,沿着海邊追逐嬉戲,揀美麗的貝殼,看大海與藍天相接出駛來的帆船。聽張雨生的《大海》,聽經典的《外婆的澎湖灣》。有次,竟然看到了曾經撞到冰山沉入洋底的「泰坦尼克號」出現,慢慢地朝着沙灘靠近,遠遠的能看的見,船頭上男女主人公愛情經典動作,還是那麼優美,那麼浪漫。海水,輕輕地撫摸着細軟的沙灘,發出溫柔的刷刷聲。泰坦尼克近了,更近了……突然,煙雨迷茫間,夢斷。

我的心裡,對大海有着說不出的興奮和愉悅。「陸海波濤漸漸深,一回歸夢抵千金」,我陶醉着我多年的不渝夢,不管白天,也不管黑夜,我都沉浸其中。

這幾年,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我對大海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愛她了,夢裡與她相見次數與日俱增:愛她納百川的胸襟,愛她深沉的內心,愛她……

今年,也許這個夢就能實現了,我終於有機會出趟遠門,離開我從未離開過的西北土地一段時間,暫時離開我親愛的祖國,看一看真正的大海,大大的海洋――太平洋。

我靜靜等待着,夢裡憧憬着。大海,你也在等我嗎? [1]

作者簡介

宋月定,七零後,中學教師。甘肅天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