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清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清州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臨清州

別名;清泉,清淵,清源,沙丘,永濟

行政區類別;山東省直轄

所屬地區;山東

人口數量;約 100 萬

方言;冀魯官話

旅遊景點;舍利寶塔,清真寺,鰲頭磯

明初,廢臨清萬戶府,諸王練兵於教場,設臨清衛。明弘治二年(1489),升臨清縣為臨清州,領館陶縣、邱縣,屬東昌府,治所在今臨清市紙馬巷一帶,後遷往磚城。明清時期,臨清州地處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交匯處,北及北京,西抵洛陽,南達杭州,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稱,人口一度號稱百萬,人稱天下第一碼頭,天下糧倉,是全國著名的商業大都會。[1]

簡介

臨清直隸州:沖繁難。明臨清州屬東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直隸州。

本 轄:

武城縣:沖繁。明屬高唐州,雍正三年(1725)直屬東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屬直隸州。

夏津縣:疲。明屬高唐州,雍正三年(1725)直屬東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屬直隸州。

邱 縣:簡。明屬州,雍正三年(1725)直屬東昌府,同年更名;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屬直隸州。

臨清是明清時期中國重要的商業大都市,人口百萬。

歷史淵源

明朝萬曆年間的文學名著《金瓶梅詞話》這樣形容臨清州,"這臨清閘上是個熱鬧繁華大馬頭去處,商賈往來之所,車輛輻湊之地,有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此去離城不遠,臨清馬頭上,有座晏公廟。那裡魚米之鄉,舟船輻輳之地,錢糧極廣,清幽瀟灑。"

明朝小說《檮杌閒評》中的臨清州,"卻說臨清地方,雖是個州治,到是個十三省的總路,名曰"大馬頭"。商賈輳集,貨物駢填。更兼年豐物阜,三十六行經紀,爭扮社火,裝成故事。更兼諸般買賣都來趕市,真是人山人海,挨擠不開。"

明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過鰲頭磯》,"十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

嘉靖二十年,臨清州更築新城,詩人皇甫涍為之作 :《臨清新城行》"君不見,清源都會天下無,昨來築城西備胡,長河十里萬艘集,乃知保障為良圖。戈船隱隱橫川流,蒸霞照曜雙飛樓。華京鼎峙爭雄長,氣壓百二當中州。言徂於齊泊河汜,左右帆檣閱崇雉。甲第紛紛亂入雲,紅波綠樹歌鐘起。我皇垂衣二十載,玉帛群方協文禮。邊頭晏和稍失備,晉代之間近多壘。金湯委輸軫長顧,此城遂輝峙。更聞安石下東山,焉得有馬飲江水。

崇禎年總監各路太監高起潛題本》中說:"總計臨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無論南北貨財,即紳士商民,近百萬口"。

當時,臨清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只能用今天的上海來形容了。有詩為證,明末趙慎微形容松江府朱涇鎮時(今天上海),這樣形容朱涇鎮:"萬家煙火似都城,元室曾經置大盈。估客往來都滿載,至今人號小臨清。"

清代,臨清城區由於連年戰亂,並未擴大,經康雍乾三朝休養生息,到乾隆四十一年升直隸州,領夏津,武城,丘縣,達到最盛,乾隆皇帝稱讚"臨清傍運河,富庶甲齊郡"。

歷史沿革

南北朝時期十六國後趙置。漢代稱清泉縣。因臨清清河而得名,清河又稱衛河。

後趙建平元年(330年)析清淵縣置臨清縣,治所在今河北省臨西縣,因城臨古清河得名,不久即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析清淵縣西部復置臨清縣,屬司州陽平郡。北齊廢。

隋開皇六年(586年)復置。屬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屬毛州,貞觀初毛州廢,改屬貝州。

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臨清縣屬大名府。

金徙臨清縣治於曹仁集(今臨清市南八里舊縣村),屬大名府路恩州。

元臨清府縣分治,臨清萬戶府為樞密院直轄,治所在今天津大直沽,臨清縣屬中書省濮州。漕運總司設在河西務,分司臨清。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今治(今臨清市青年路街道)。

弘治二年(1489年)升為臨清州,領丘縣、館陶2縣,屬東昌府。

清初沿明制,臨清州仍屬東昌府。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為直隸州,轄邱、夏津、武城3縣。

1913年廢州為縣,屬濟西道(1914年改稱東臨道)。

1925年屬德臨道。

1928年廢道制,直屬於省。

1937年1月屬山東省第四行政督察區,並為該區專員公署駐地。

1948年5月,升為專區級市,屬冀南行政區。

1949年3月復降為縣級市,屬冀南第一專區。

1949年8月改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1949年11月,臨清市改為臨清鎮。

1952年10月24日,臨清、臨清鎮自河北省劃歸山東省,屬德州專區。

1952年12月19日改屬聊城專區。

1954年7月9日臨清鎮撤銷,復置臨清市 (省轄,由聊城專署督導)。

1958年12月,臨清縣撤銷,劃歸臨清市。

1963年3月撤市復縣。

1983年8月撤銷臨清縣,復置臨清市(省轄縣級市),由聊城地區代管。

1997年聊城地區撤銷,臨清市由地級聊城市代管至今。

臨清洲的傳說

舍利塔

從前,衛河裡來了兩個魚精,專吃嬰孩。一年夏天,臨清連降大雨,衛河決堤,魚精趁機肆孽,游出來吞噬孩童。這時一個老頭手持一座寶塔,撐船營救百姓,船走到哪,哪兒風平浪靜。

老頭告訴大家,須建一座大寶塔才可以鎮住這魚精,可百姓早已貧困不堪,哪有財力修建寶塔!老頭說:"城南有一座20多丈高的寶塔,將它拉來,便可一用。

他走東串西說要到八月十五這天借牛拉塔,人們信口答應,並不當真。八月十五這天,人們未見老頭來牽牛,可到了十六早晨,竟發現牛累得滿身大汗,趴在地上直喘氣,出門一瞧,見西北河灘上平立起一座足有20丈高的寶塔。果然城南50里處塔頭村的古塔不見了。

人們發現塔身有些傾斜,塔身出現了裂縫,那拉塔的老頭又收集廢銅爛鐵以修理寶塔。一天夜裡,人們聽見西北方向,'叮叮噹噹"地響了一夜,第2天就見塔身四周鋦上了4條一尺多寬的鐵鈎子、裂縫不見了,塔身也不再傾斜了。人們在塔前拾到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寶塔罩深井深井鎖二青"。人們才知道,衛河裡那兩個魚精已被鎮壓在寶塔之下的深井中。

相關視頻

帶你登上臨清舍利寶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