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英關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習近平會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原圖鏈接來自 光明網 的圖片

中英關係(英語:China–United Kingdom relations)指歷史上中國英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最早始於18世紀末。

兩國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冷戰時則屬於不同陣營,雖然1950年英國便外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至1972年中英才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

1841年起,英國在中國建立多個殖民地,當中以英屬香港的地位至為重要。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深圳河和中英街成為中港邊界。由於兩次鴉片戰爭、冷戰、香港前途問題等,中英關係歷經波折。近年隨着中國經濟崛起,英日益深化對華合作,雙方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磋商與對話加強,兩國高層亦保持互訪。

歷史

明代時期

1596年,英格蘭女王伊利沙白一世寫了一封親筆信,派使者約翰·紐伯萊帶給明神宗萬曆帝,信中表達了英中兩國更好開展貿易往來的願望。可惜的是,約翰·紐伯萊在途中遭遇不幸,雖然信件沒有丟失,但卻成了伊利沙白一世的終身遺憾。此後,信件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直至1986年,英國女王伊利沙白二世訪華時將那封時隔390年的信作為贈禮送給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

1636年,約翰·威德爾奉英格蘭國王查理斯一世之命率船隊抵達澳門,次年(1637年)到達廣州並試圖進行通商貿易,被明朝拒絕,結果引發武裝衝突,曾攻占數個炮台並於珠江口劫掠,最終擾攘了半年才勉強完成買賣,從廣州載回600噸貨物,主要是糖,未能與明朝建立正式關係。

清代時期

1684年,康熙皇帝同意四口通商,168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廈門直接進口茶葉。171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被允許在廣州建立商館。1757年,乾隆皇帝廢除四口通商政策,改為廣州一口通商。175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輝率領英國船北上天津,通過直隸總督向乾隆皇帝遞交訴狀,告廣州海關刁難勒索外商,希望清朝開放多個通商口岸。乾隆皇帝閱後大怒,認為英國人越級上訪,有辱大清朝廷尊嚴。下令將洪任輝驅逐。1784年11月24日,英船Lady Haghes號在廣州黃埔因鳴炮誤斃中國海關吳亞科、王運發,放炮者被交出,經當地政府審判後被絞死。1792年,喬治·馬戛爾尼帶領着英國的外交使團在承德覲見乾隆,要求多口通商但被拒絕。理由是中國作為天朝上國,不需要外國的商品即可自給自足。

1816年,阿美士德外交使團訪華,然而英國與清廷雙方因為在禮節上出現分歧,結果使團未能謁見清嘉慶帝。

1839年到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南京條約簽訂,清朝被迫五口通商並割占香港島。1853年4月27日英國駐華公使文翰爵士赴南京訪問剛剛成立不久的太平天國。1856年到1860年,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英國在此役將已割占的香港島對岸九龍界限街以南同樣割占。1876年,中國在倫敦設立永久性大使館,首任公使郭嵩燾。這也是中國在境外的第一個大使館。

1886年,中英緬甸條約在英國倫敦簽訂。中國承認英國在緬甸的一切權利。。1890年,中英藏印條約在英屬印度簽訂,包括錫金,藏印邊界等問題。中國承認錫金為英國保護國,但藏印邊界問題並未完全解決。在1893年中英藏印續約簽訂後,英屬印度與中國邊界大致確定。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簽訂,英國在香港的殖民地由香港、九龍擴展至新九龍和新界[2]。同時,英國租借威海及周圍地區,是稱英屬威海衛。1900年:義和團運動。1901年:辛丑條約。

視頻

中英關係 相關視頻

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
1901年9月7日《辛丑條約》簽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