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山市寒秋博物館

中山市寒秋博物館位於中山市阜沙鎮。主要以徽派古建築為基調,綜合了中國古建木結構各派系的精髓。分為明代弘治年間大官宅,清代康熙年間大戲院,仿古園林,現代綜合展覽大樓,等四大區域。

目錄

獲評

「中國鄉村旅遊模範單位」、「廣東省十大民間博物館」寒秋博物館館藏50多個系列幾萬件文物及近100多棟明清古建築在行業內有巨大的影響力。

1、明朝大官院:約520年,原址江西吉安。右督察史官員,其弘治年間的木雕[1]字版概述了主人為官清廉的一生。原址 800 多平方米,現為博物館主題建築,供人參觀。如今整體結構青石、磚牆、飄角飛檐,雕字刻鏤,家訓牌匾。玲瓏剔透富貴格局,極具中國古建文化研究價值。

2、清朝大戲院:是國內現僅存無幾,可稱全國最大的古梨園戲院。占地1500平米。建築體全木質結構,歷經3年搬建完成。梨園始建於清初,至今約300年。受皇帝恩賜,由徽州當地達官貴人和民間藝術家設計修建,它的落成充分體現了當時人們對建築文化藝術的熱愛執着,它凝聚了歷代江南名人的夢想足跡遺韻。

3、收藏100多棟明清古建築及專業榫卯工匠團隊。

4、寒秋博物館藏品有:清朝聖旨、古牌匾、青銅器[2]、冷兵器、古玉、衡器、古陶、瓷器、古鐘、古燈、古鎖、手搖縫紉機、熨斗、老式電話機、雕版活字印刷、毛主席語錄系列、紅色文化系列、文革書籍、紅軍文件、中央文件、郵票票證、婚姻地契、獎狀、證券、錢幣、古地圖、古醫書、名人字畫、古家具等,已吸引斯琴高娃等眾多文人騷客、明星大腕和各界群眾參觀,深受好評。

寒秋博物館資源豐富,不可複製,正在努力創造一個偉大的夢想和奇蹟——

「看故宮到北京,看民宮到xx」的民俗宮殿,來培養提高國人對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和社會品德素養教育的認識並進行推廣。

寒秋博物館媒體報道

《新華網》「奇人蔣寒秋拯救古建百棟創民俗宮殿的夢」

人民網》「收藏奇人蔣寒秋」

北京大學出版:「飛來的古村落·寒秋博物館傳奇」

北京師範大學客座:「飛來的古村落·寒秋博物館傳奇」

《南方日報》「飛來的徽派古建築」

《廣東衛視珠江頻道》「奮鬥與博愛」

《南方日報》「南粵十大民間收藏館出爐」

廣州日報》「贛老宅飛粵變身博物館」

《佛山日報》「將清代戲院搬進博物館」

《中山日報》「我市藏家收藏清代六道五彩聖旨」

《中山日報》「百年縫紉機身價驚人」

《中山日報》「蔣寒秋·馱着房子奔跑的蝸牛」的多次報道

《中山電視台》「阿乃駕到·農民收藏家」

《中山電視台》「阜沙·民營企業家的博物館夢」

《中山網》「老電話成收藏新寵」

《中山商報》「一座老宅,從江西搬到中山」

《中山商報》「一己之力,把明代老宅從江西搬到中山」

《中山公共頻道》「插上夢想翅膀,打工仔成為收藏家」

《中山公共頻道》「國慶假期阜沙寒秋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

《阜沙電視台》「蔣寒秋搬遷古民宮」

《阜沙電視台》「蔣寒秋復原清朝大戲院」。

視頻

中山市寒秋博物館 相關視頻

寒秋博物館紅色系列文物
寒秋博物館民宮古建集藏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