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央處理器模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央處理器模型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中央處理器模型(central processor model),有關工作記憶結構和功能的模型。該模型認為工作記憶包括三個成分:中樞執行系統,主要負責對信息的各種執行性加工的調控和注意控制,是工作記憶最重要的成分;語音迴路,負責言語、聽覺信息的存儲與控制;視覺空間初步加工系統,負責視覺與空間信息的存儲與控制。一般認為,工作記憶的三個成分之間相對獨立,且都容量有限。其中,語音迴路和視覺空間初步加工系統為中樞執行系統服務,中樞執行系統則負責對這兩個系統的活動的調節與控制。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