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成立於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長是着名科學家錢學森。經過50餘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主要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研製基地,是中國空間事業最具實力的骨幹力量,為國民經濟建設、國防現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工作
五院主要從事空間技術開發、航天器研製、空間領域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航天技術應用等業務。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1],五院抓總研製和發射了300餘顆航天器,目前220餘顆航天器在軌運行。形成了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等六大系列航天器,實現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發展。鑄就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衛星中國航天發展的三大里程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五院充分發揮航天技術的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將航天新技術成果推廣到國民經濟的多個領域。五院現有兩家上市公司,形成了以衛星應用、智能裝備、節能環保、空間生物為核心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
交流合作
五院先後與俄羅斯、法國、巴西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宇航公司及空間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與合作。2004年實現首顆商業衛星出口合同簽署以來,五院已與13個國家/地區簽署了23個整星出口合同,整星出口數量達28顆,為出口國家提供天地一體化解決方案。出口產品覆蓋了通信衛星、遙感衛星、衛星應用、航天器研製基礎設施、宇航單機部組件和宇航元器件等。
榮譽稱號
五院打造了北京、天津、河北、西安、蘭州、煙臺、深圳、內蒙古等產業基地,擁有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分系統研製生產、系統集成、總裝測試、環境試驗、地面設備製造及衛星應用、服務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製生產體系。五院現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7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1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9人,15名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和6000餘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五院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
面向未來,五院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決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為己任,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發揚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不斷開拓中國空間事業新局面,為把五院建成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國際化的現代宇航企業而不懈奮鬥!
院屬單位
五院院屬單位包括: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總裝與環境工程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遙感衛星總體部、衛星應用總體部、宇航物資保障事業部、動力行政保障部、西安分院、五〇二所、五〇八所、五一〇所、五一二所、五一三所、五一四所、五一八所、五二九廠、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航天神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神舟實業總公司、航天神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航天創新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航天神舟智慧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康拓紅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 ↑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____」成功發射 ,搜狐,2022-05-26
- ↑ 漲知識|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何出爐?兩年選一次,持續十個月,搜狐,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