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自然地理叢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自然地理叢書》,中國自然地理專著。以竺可楨(見「竺可楨文集」)為主任,黃秉維(見「中國自然區劃叢書」)、郭敬輝為副主任的《中國自然地理》編輯委員會組織編著,有30多個單位200多位專家參加編寫。科學出版社70年代末至80年代分冊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叢書分12冊,約共400萬字。內容包括:總論、地貌、氣候、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動物地理、古地理、歷史自然地理、自然條件與農業生產(待出)、海洋地理。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完整地反映了中國自然地理面貌。

「總論」分冊,約61萬字,包括2篇17章。第1篇(第1—9章),闡述了中國自然地理環境主要形成因素的特點和分布規律,並評價了各要素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第2篇(第10—17章),回顧了中國自然區劃的歷史,進行了全國綜合自然地理的區域劃分,對中國各自然地理區域進行了綜述。

「地貌」分冊,約57萬字。對中國地貌形成作了比較全面的論述。首先介紹了全國地貌概況,接着分章討論了構造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紅層與花崗岩地貌、黃土地貌、風沙地貌、冰川地貌、多年凍土與冰緣地貌、泥石流、海洋及島嶼地貌,最後概述全國地貌發育總過程。

「氣候」分冊,約24萬字。主要內容包括:1.探討了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和青藏高原對中國季風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東亞季風的變異性。2.分析了影響中國的主要天氣系統以及幾種季節性天氣過程。3.闡述了中國的主要氣候要素的特徵。4.討論了氣候區劃的原則和指標,把全國劃分成14個帶、62個區,並加以概述。

「地表水」分冊,約28萬字。主要內容包括:1.介紹了河川徑流資源、河川徑流的年內分配和多年變化、河流的泥沙、河水的理化性質。2.探討了現代冰川發育的條件、物理特性、冰川融水徑流的特徵及其對河川的補給作用。3.研究了湖泊的水文情勢、湖水運動規律和理化性質。4.闡述了沼澤的類型及水文特徵。

「地下水」分冊,約14萬字。主要內容包括:1.概述了中國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條件、分布規律以及類型劃分。2.分析了區域地下水動態特徵和地下水化學特徵。3.介紹了中國地下水和礦水的分布特徵及其開發和利用狀況。

「土壤地理」分冊,約29萬字,主要內容包括:1.根據中國土壤發生與演變特點,分別闡述了成土風化殼的地球化學類型和土壤的形成過程。2.土壤的分布規律,並着重對中國境內主要的土壤類型及其特徵作了詳細分析與比較。3.進行了中國土壤地理分區,並論述了各區自然條件和土壤組合性質及其改良問題。

「植物地理」分冊,主要內容包括:1.概述了中國植物區系的基本特徵——種類豐富,成分複雜,起源古老。2.介紹了中國植被的發展歷史和地理分布規律。3.介紹了中國地植物學者的植被分類結果,並闡明了本國各主要植被類型的情況。

「動物地理」分冊,約16萬字。主要內容包括:1.論述了中國動物區系的歷史演變、分布特徵及其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討論中國動物地理區劃;2.闡述了中國各生態地理動物群的特徵。3.分歷史時期與現代兩部分,敘述了中國動物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的變化。

「古地理」分冊,包括上、下2冊,約64萬字。上冊分為2部分。第1部分新生代古地理,着重論述了中國新生代以來古地理環境的演變和區域分異規律。第2部分中生代古地理,簡要說明了緊接新生代前期的古地理概況。下冊分為4章,在簡要闡述了古地理學的涵義及其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等之後,接着從多方面系統論述了從晚元古代震旦紀到早古生代、晚古生代的古地理情況。

「歷史自然地理」分冊,約39萬字,主要論述了中國氣候、植被、主要河流、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歷史時期的發展和變遷過程,進一步探討了中國歷史時期自然環境發展變遷的規律。

「海洋地理」分冊,約30萬字,主要從地理學角度概述了中國近海的海底地質地貌特點,論述了海洋水文要素、海洋氣候要素等的時空變化和分布規律,介紹了海洋游泳動物、浮游植物、底棲生物的區系特點、種類組成、地理分布規律及重要海產動植物資源概況。

本叢書反映了中國自然地理學各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資料豐富,論述全面,內容充實,是具有國際水平的基礎理論方面的論著。

作者簡介

郭敬輝(1916—1985),河北定縣人,中國地理學家。曾任河北師範大學地理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主要著作有《黑龍江流域水文地理》、《中國年降水量圖(1:600萬)》(合編)等。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中國自然地理叢書 相關視頻

大自然的記錄者——竺可楨
中國近代地理學奠基人 大師竺可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