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腫瘤臨床

中國腫瘤臨床(期刊)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知網 的圖片

中國腫瘤臨床》(ISSN 1000-8179,CN 12-1099/R)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抗癌協主辦的腫瘤學半月刊,由「中國腫瘤醫學之父」金顯宅教授於1963年創辦,是中國第一本腫瘤學術期刊。現任主編為我國著名腫瘤學家郝希山院士。期刊秉承「引導創新、關注前沿、突出臨床、講求實用」的宗旨,報道國內外腫瘤學領域創新性研究成果與先進臨床診療經驗,以腫瘤臨床醫師、技術人員及科研工作者為讀者對象,為促進腫瘤學領域學術交流、推動腫瘤學科發展、培養腫瘤學專業[1]人才服務。

《中國腫瘤臨床》1997、1999、2001三次獲中國科協優秀期刊獎勵基金;2001年獲天津市科技期刊一等獎;1996年獲中國科協優秀期刊三等獎;2011年天津市優秀期刊提名獎,2011年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目錄

雜誌簡介

本刊系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抗癌協會主辦,天津市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承辦與出版的全國性期刊。創刊於1963年3月,國內外公開發行,是全國創刊最早的腫瘤學術刊物。 《中國腫瘤臨床》在國內外醫學界頗具影響,先後被《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生物學文摘》、《荷蘭醫學文摘》、《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為來源期刊及統計源。曾獲中國科協優秀期刊獎和天津市優秀期刊稱號。 《中國腫瘤臨床》編輯部擁有優良的辦公環境、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和條件;有專職編輯、編務14名,每年處理自由投寄稿件2000~2500篇,錄用稿件16%~18%左右。

主要欄目

專家筆談、論著、實驗腫瘤、短篇論著、短篇及病例報告、臨床病例討論。

獲獎情況

天津市科技期刊優秀期刊獎(01)

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專項獎勵基金」(01)

天津市一級期刊[2],印刷質量獎(99)

期刊信息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抗癌協會

主編:郝希山

ISSN:1000-8179

CN:12-1099/R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體院北環湖西路

郵政編碼:300060。

投稿要求

投稿前最好先閱讀本刊,以便對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問題。

1 作者和單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郵編分別列於中英文題目之下,單位的英文名稱應是系統內認可的、符合規範的。

2 個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體作者,應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應有簡短的中英文自傳:姓名、性別、學位、職稱、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頁的左下方。副高職稱以上的作者應有親筆簽名。

3 受資助的情況(資助單位、項目名稱、合同號)用中英文分別列於文稿左下方。

4 所有稿件都應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論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作者應能使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就能掌握該文的主要內容或數據。為便於國際讀者檢索並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應比中文摘要更詳細。

5 每篇文章應標註中英文關鍵詞各3~8個。

6 縮略語、簡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現處必須寫出全稱並註明以下所用的簡稱。如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使用原文或譯名後加括號註明原文。

7 用於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的數字要使用阿拉伯數字。

8 研究對象為人時,需註明試驗組、對照組受試者的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試驗動物時需註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9 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並註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位和生產時間。

10 儀器設備應註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範圍。

11 圖和表格與文字的內容不要重複,圖、表應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圖意、表意。圖題和表題均應中英文對照。

12 所引的參考文獻應僅限於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未公開發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發表的著作如確有必要引用,可用圓括號插入正文或在當頁地腳加注釋說明。原文作者若不超過3人應將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3位以上作者則列出前3位,逗號後加「等」。

視頻

中國腫瘤臨床 相關視頻

如何推進中國腫瘤臨床研究-醫院管理者的視角_徐瑞華
張沂平:埃克替尼對中國腫瘤臨床治療帶來的改變與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