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為加強中科院科研基地建設,促進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工作持續、穩定地發展,經院研究決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2月在北京成立

實驗室針對中國江水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短缺、洪澇災害頻繁及水土流失嚴重等情況,開展陸地水循環[1]及其相關的地理過程等地球科學前沿問題進行研究;同時,瞄準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水安全、農業節水、生態用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實驗室-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為加強中科院科研基地建設,促進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工作持續、穩定地發展,經院研究決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2月在北京成立。

實驗室-科研領域

實驗室針對中國江水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短缺、洪澇災害頻繁及水土流失嚴重等情況,開展陸地水循環及其相關的地理過程等地球科學前沿問題進行研究;同時,瞄準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水安全、農業節水、生態用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水循環是聯繫地球系統「地圈-生物圈-大氣圈」的紐帶,它是國際前沿全球變化三大主題(碳循環、水資源和食物纖維)中的核心問題之一。中國水循環時空變化差異大,尤其在北方地區水資源危機以及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

中科院在資源環境領域對未來5~10年科技創新工作做了戰略部署,重點之一是「全球環境變化下的中國北方地區水循環與水資源安全」。

實驗室-研究方向

針對國家重大需求和地球科學水循環國際研究前沿,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以陸地水文過程為核心,以全球環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為背景,以中國北方地區為「區域操作平台」,探索自然地理環境中水循環及其相關的地表過程變化規律。研究內容包括流域水循環過程及其與「土壤[2]-植被-大氣」界面過程、坡面水土過程、河流水沙過程的相互作用與耦合關係。通過以流域為單元的觀測實驗分析、同位素及「3S」等新技術應用和數值模擬等手段,揭示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中的自然變化規律以及人文因素和全球變化的影響關係,為解決國家急需的水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實驗室-發展目標

為認識全球變化,尤其是高強度人類活動作用下的水循環及其相關地表過程的科學規律提供知識創新的實驗基地與平台;針對我國北方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節水農業發展、水資源制約下的產業調整和水資源安全等國家重大需求,解決關鍵科學問題;通過對陸地水循環及其相關過程的系統研究,創新和發展現代地理科學理論,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