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始建於1952年,1999年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前身為始建於1952年的儀器館和始建於1953年的機電研究所)與中科院長春物理所(前身為始建於1958年的吉林分院技術物理所)整合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發光學、應用光學、光學工程、精密機械與儀器的研發生產,先後參加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長春光機所園區占地總面積5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18個研究部室,在職職工2100餘人,在學研究生近千人。 2019年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張學軍榮獲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技術獎。

發展歷史

機電所籌備處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始建於1952年。

1953年成立機電所籌備處,1954年分出;1958年光機學院和機械學院成立,1965年獨立建制。

光學精密儀器所

1950年決定設立儀器館,1951年成立儀器館籌備處。

1952年儀器館成立。

1957年,儀器館更名為光學精密儀器所。

1958年,電工所分出。

光學精密器械所

1960年,機電所籌備處和光學精密儀器所合併成立光學精密器械所。

1960年成立安光所,1970年停辦;1962年成立西光所;1963年成立天文儀器廠;1964年成立科學儀器廠;1965年成立上光所;1967年成立五〇八所,1971年停辦;1973年成立光電所。

1968年,劃歸國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建制。

1976年,重歸科學院。

物理所

1958年,吉林金屬物理所成立。

1960年,更名為吉林物理所。

1962年,更名為東北物理所。

1968年,更名為吉林物理所,1970年停辦。

1979年,吉林物理所重辦,更名為長春物理所。

長春光機所

1999年,光學精密器械所與長春物理所合併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2008年,分建蘇州醫工所。

科研條件

設備設施

設施設備

截至2013年3月,長春光機所先進制造與檢測公共技術中心建設了大口徑光學系統反射鏡先進制造技術平台、精密機械加工製造技術平台、高可靠性電子裝聯製造技術平台、光電設備先進檢測技術平台、光電設備綜合環境試驗技術平台、發光材料分析測試技術平台等6個高水平綜合支撐保障技術平台;儀器設備169台/套,總額29491萬元。

館藏資源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圖書館始建於1953年,建成以光學、發光學、光電子技術、精密儀器為核心,以數學、天文學、技術科學、金屬學、冶金學、宇宙航空和軍事技術等相關科學領域為輔的藏書體系。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中外圖書7萬餘種,中外期刊3千餘種,藏書量達17萬冊,SPIE會議錄的收藏量為5500餘卷。先後購進了Springer-Verlag、Elsevier、SPIE、ACS、AIP和APS等全文數據庫,鏈接了EI和中國科學數字圖書館[2]提供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CALIS外文期刊目次數據庫等10餘個數據庫。

人員編制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在職職工217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研究員210人,副研究員475人,「百人計劃」1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37人;863、973各領域專家9人,國家級各類領軍人才15人。

中科院院士:陳星旦、王家騏、王立軍

百人計劃:李聯合、李志剛、劉可為、劉雷、劉震宇、孫再成、佟存柱、王欣洋、魚衛星、單崇新、宣麗

科研部門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重點工程中心2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2個。

此外,該所還設有空間光學研究一部、空間光學研究二部、空間光學研究三部、航空成像與測量技術研究部、光電對抗研究部、光電測控研究部、圖像處理技術研究部、光學技術研究中心、無人飛行器研究部、光電探測技術研究部、光柵技術研究中心、光電技術研發中心、星載一體化技術研究室、空間機器人中心、超精密光學工程研究中心、三維成像與虛擬現實技術研究室等科研部門。

國家重點實驗室: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光柵製造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小衛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光學系統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航空光學成像與測量重點實驗室

合作交流

地基光學空間物體觀測系統光電望遠鏡項目:2014年3月通過評審,是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承擔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地基光學空間物體觀測系統項目。項目目標是基於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現有成員國的地域優勢,為各成員國提供多台光電望遠鏡,放置在巴基斯坦、秘魯和伊朗,用於低軌目標和空間碎片的觀測,為後續組網進行空間目標編目定軌提供觀測數據

截至2013年1月,長春光機所與白俄羅斯普拉納爾聯合生產企業、白俄羅斯共和國科學生產單一制企業、白俄羅斯科學院傳熱傳質研究所、白俄羅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等科研生產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涉及微電子封裝設備、光刻機設備、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磁流變拋光技術等多個合作領域,先後簽署科技合作協議4項。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1964年12月10日至2007年12月10日,研究所各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獲獎64項;2008年5月2日至9月8日,發表論文175篇,2003年4月25日至2009年6月5日,獲得專利556項。

2000年至2005年7月,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7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共15項。

截至2015年,研究所研製出中國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電影經緯儀等多種先進設備儀器,創造了十幾項「中國第一」; 先後參與了包括「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先後組建和援建了西安光機所、上海光機所、成都光電所、長春光機學院等10餘家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單位。完成了一批國家重大任務,取得了以「神舟五號」、「神舟六號」有效載荷等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成為中國航天光學遙感與測繪設備、機載光電平台及新一代航空遙感設備和靶場大型光測裝備的主要研究、生產基地,在光電對抗、地基空間探測等領域具有影響力。

2016年1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系統的研製」通過驗收,並製造出世界最大面積中階梯光柵。這標誌着我國大面積高精度光柵製造中的相關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驗收組組長曹健林說,大型高精度光柵刻劃系統以及大面積中階梯光柵的研製成功,不僅打破了我國在該領域受制於人的局面,而且能幫助我國光譜儀器產業改變低端化現狀,提升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

學術刊物

《中國光學》

以高質量綜述性論文為特色欄目,集中報道中國國內外光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重大突破,主要欄目包括:微納光學、信息光學、集成光電子、光譜學和光譜儀器、激光技術與應用、光學功能材料、光學設計與工藝、大氣與空間光學、光學儀器與測試和綜述等。2014年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發光學報》

是以發光學、凝聚態物質中的激發態過程為專業方向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學術專題包括:激發態過程的一般問題;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太陽能電池以及半導體材料的光電特性;輝光、陰極射線和等離子體發光;綠色照明工程;高能粒子和閃爍晶體;生物材料的光學特性;非線性光學和集成光學等。被世界檢索系統EI、SA、CA、AJ、INSPEC等收錄,是「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之一。

《光學 精密工程》

刊載現代應用光學與微納米技術和精密工程領域的高水平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科研成果,內容包括:空間光學、光學材料和納米材料、光學設計和系統、激光和激光技術應用、光通訊、微納技術與精密機械、醫用光學、先進加工製造技術、信息理論與信息處理技術、測試技術與設備以及有關交叉學科等。

《液晶與顯示》

以報道中國國內外液晶學科和顯示技術領域中最新理論研究、科研成果和創新技術,及時反映中國國內外液晶學科領域及產業信息動態,開展學術交流,提高液晶學科領域科技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辟有研究報告、研究快報、研究簡報、信息與動態和產品信息等欄目。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NPG)合作出版的全英文開放獲取(OA)國際學術期刊。2013年10月先後被國際着名檢索系統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及全球最大文摘引文數據庫Scopus收錄,是NPG集團在中國出版的第一本OA物理類期刊。刊載光學領域基礎、應用基礎以及工程技術研究及應用方面的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小尺度光學、特種光學、光學材料及處理、光學元件製備、光學數據傳輸、光學測量、光學在生命科學及環境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等方面的論文和文章。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設有碩士點8個(1個一級學科,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1個一級學科,5個二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

博士後流動站:物理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

博士點:凝聚態物理、光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光學工程(一級學科)、電路與系統

碩士點:凝聚態物理、光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光學工程(一級學科)、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電路與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教學建設

2015年度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132名,其中碩博連讀生及春季入學考生共計約110名;招收碩士研究生188名,其中推免生預計招收90名。

博士助學金1700元/月,助研獎酬金1000至2000元/月;碩士獎學金900元/月;下室後助研獎酬金600至1600元/月。

2008年獲中科院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中國科學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研究生教育2011年優秀研究成果獎」1項。穆全全博士獲2011年度中國科學院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9月,3名研究所獲第九屆「華為杯」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三等獎。

所獲榮譽

2019年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學軍榮獲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技術獎。

2021年8月,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先進光學與結構材料研究室被命名為「第20屆全國青年文明號「。

2021年9月,被授予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2022年,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先進光學與結構材料研究集體被授予「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

參考文獻

  1. 研究員屬於什麼系列職稱?,搜狐,2022-06-02
  2. 什麼是數字圖書館?,搜狐,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