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室是中科院為推動量子信息在我國的發展而創建的。

歷史沿革

本實驗室的前身是一九八三年郭光燦院士回國後組建的量子光學[1]研究組。

上世紀八〇年代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在光場壓縮態等非經典效應 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自一九八四年起在國內率先開設《量子光學》研究生課程,

一九九〇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量子光學》着作。

九〇年代初期當量子信息學科在國際上悄然出現時,本實驗室在國內率先投入到這個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先後提出「量子避錯編碼原理」和「量子概率克隆原理」等,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一九九九年,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開放實驗室」(Laboratory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Quantum Computation, 簡稱LQCC)。

二〇〇一年中國科學院正式批准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科發計字[2001]477號文件),全稱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Key Laboratory of Quantum Information, USTC, CAS)。二○○五年中科院下文(中國科學院科發計字[2005]65號文件)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Key Laboratory of Quantum Information, USTC, CAS)。

二〇〇一年,郭光燦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科技部「973」項目「量子通信與量子信息技術」,來自國內十多個重要研究所和着名大學的五十餘位科學家協作參加該項目的研究;

二〇〇二年經由國家基金委批准為「創新研究群體」;

二〇〇三年本實驗室的「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同年郭光燦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並榮獲「何梁何利」獎。

二〇〇四年經由中科院批准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劃」,引進七位海外知名學者加盟本實驗室的創新團隊。

二〇〇六年郭光燦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量子調控」項目「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的物理實現」。

科研團隊

本實驗室目前有研究人員15人,管理人員2人,其中高級職稱10人,博士10人。

發展目標

實驗室的總體目標是

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協作的優勢,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在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領域不斷做出國際水平的成果,培養和造就年輕的學術帶頭人,建成我國量子信息科學的創新研究基地。

實驗室的長遠目標是研製成功量子計算機和實用的量子通信系統。

在研項目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固態量子芯片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量子通信網絡和量子仿真關鍵器件的物理實現」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量子系統的相干控制」

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資金項目

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射頻單電子晶體管靜電計對單量子態的超快超靈敏探測和操控研究」

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教育部985建設項目「量子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研究內容

量子密碼

研究可實用化的量子密碼技術,提高密碼技術的性能和實用體系的安全性,探索新型量子密碼體系。

半導體量子芯片

半導體材料上研製單電子量子點,量子邏輯門操作,量子信息探測並在多個量子邏輯比特的芯片上演示量子信息處理的功能,最終研製成實用的量子芯片。

量子糾纏網絡

研製量子光源、量子信道、量子存儲、量子路由、量子中繼等,研究不同物理系統之間量子信息的傳遞和轉換,最終實現長程的全量子糾纏網絡。

光量子集成芯片

研究高品質固體微腔量子比特,光機械,表面等離子體數據總線等,最終研製成光量子集成芯片用於量子模擬和作為量子糾纏網絡的節點。

量子理論基礎

研究量子信息的基礎理論,提出相關實驗方案,如適用於量子模擬的多體量子體系;研究高效的第一原理計算方法,並應用於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

研究小組

量子密碼與量子器件研究組

半導體量子芯片研究組

量子糾纏網絡研究組

光量子集成芯片研究組

量子理論研究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