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6月,當時依託於中國科學院院設的非法人研究單元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一個機構兩塊牌子」。2015年6月,中央編辦批覆同意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是中國空間科學及其衛星工程項目的總體性研究機構,面向全中國的空間科學創新平台,負責組織開展國家空間科學發展規劃研究,具體負責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組織與實施,開展空間科學及相關應用領域的創新性科學與技術研究工作,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及未來發展提供科學與技術支撐,引領空間科學發展,帶動空間技術創新。

據2020年4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野外台站4個;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有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點4個、學術型碩士研究所培養點5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截至2019年底在讀研究生433人(其中碩士生231人,博士生202人)。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20年4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在中科院級專家和骨幹方面,院教育委員會委員1人、院國防科技創新專家組組長1人,院國際化戰略諮詢專家1人,院創新交叉團隊2人、院現有關鍵技術人才2人、院「空間科學預先研究創新團隊」國際計劃5人、院青年科學家獎項1人、院特聘研究員15人,其中「特聘核心骨幹」8人,「特聘骨幹人才」7人、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19人、優秀會員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人。截至2018年底,中心共有在職職工734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王赤、魏奉思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專職):姜景山

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吳季、劉振興、徐榮欄

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副主席、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吳季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馮學尚、徐寄遙、王赤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王赤、董曉龍、秦剛、熊蔚明、王振占、楊國韜、劉勇

科研部門

據2020年4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主要由空間科學規劃論證中心、空間科學工程管理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院非法人單元)、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院非法人單元)組成;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野外台站4個,是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的依託單位和中科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的掛靠單位,是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辦公室[2]、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科學中心(籌)、COSPAR中國委員會、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等學術組織和機構的掛靠單位。

國家重點實驗室:空間天氣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微波遙感技術院重點實驗室、複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院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天基空間環境探測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野外台站:海南探空部/海南空間天氣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廣州宇宙線觀測站、廊坊臨近空間環境野外站及北京延慶空間物理觀測站

學術資源

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圖書館的館藏文獻以空間物理、微波遙感、空間電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為主。據2016年3月該中心圖書館網站顯示信息,該圖書館共有中西文圖書7000餘本,中西文期刊100餘種,以及自1995年以來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同時,在空間中心區域內,可以訪問中西文數據庫100餘個。

合作交流

2014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與歐洲空間局(ESA)同步發布了中歐聯合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建議徵集通知;在第40屆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大會期間,與俄羅斯科學院就空間科學項目的合作進行了會晤,決定以分頭徵集合作項目建議、組織雙邊研討會的方式聯合提出合作項目;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中科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8月落戶巴西。2014年,空間中心出訪165批次,來訪科學家70批次。主辦了中歐聯合空間科學衛星任務首次研討會、第十屆中歐空間科學雙邊研討會、首屆中瑞空間科學雙邊研討會、首屆中美空間科學傑出青年前沿論壇、第十三屆國際日地物理科學研討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4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共有在研項目567項(包括新增項目209項)。其中,主持空間科學先導專項1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1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3項,承擔(或參加)課題50項(新增24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9項(新增22項),其中重點項目4項,面上項目36項(新增8項),青年科學基金32項(新增10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3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項目1項,專項基金項目2項。該中心全年發表科技論文345篇,其中SCI收錄157篇,EI收錄172篇;發明專利申請77篇,獲授權33項;軟件着作權登記93項。

2013年,該中心共有在研項目617項(包括新增項目291項)。其中,主持空間科學先導專項1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1項、承擔(或參加)課題6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3項、承擔(或參加)課題58項(新增21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面上項目37項(新增7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青年科學基金31項(新增11項),主持(或承擔)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5項(新增2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5項(新增3項),承擔重大儀器研製項4項(新增1項)。該中心全年共發表科技論文328篇,其中SCI收錄96篇,EI收錄68篇;發明專利申請74項,獲授權40項;軟件着作權登記20項。

2012年,該中心共有在研項目665項(包括新增項目235項)。其中,主持空間科學先導專項1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項(新增1項)、承擔(或參加)課題9項(新增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2項、承擔(或參加)課題78項(新增27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9項(新增1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新增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1,青年科學基金10項(新增4項);主持(或承擔)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6項(新增5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2項(新增1項),承擔重大儀器研製項目3項(新增1項)。2012年,空間中心參加的嫦娥二號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部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孟新研究員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該中心全年共發表科技論文286篇,其中SCI收錄89篇,EI收錄43篇,ISTP收錄2篇,國內核心期刊收錄152篇;發明專利申請39項,獲授權24項;軟件着作權登記16項。

2021年9月,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自主設計研製的火星無人機原理樣機預研項目已通過驗收。

參考文獻

  1. 什麼人才能當上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搜狐,2017-12-07
  2. 辦公室崗位職責 ,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