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卓越創新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科學院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卓越創新中心9月10日,中國科學院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卓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大氣環境卓越中心」)「大氣臭氧[1]追因與控制學術研討會」在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召開,會議由大氣環境卓越中心主任朱永官研究員主持,並特別邀請了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張永清副局長、地球科學處段曉男處長、卓越中心核心骨幹安徽光機所劉文清院士、特聘客座研究員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復旦大學陳建民教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張小曳研究員和北京大學陸克定研究員蒞臨指導,卓越中心執委會成員、研究骨幹等50餘人出席了會議。
重要舉措
張永清副局長指出,基礎研究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抓好卓越中心建設和推動B類先導專項實施是中科院促進基礎研究的重要舉措。目前,臭氧已逐步成為影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污染問題之一,大氣環境卓越中心圍繞大氣臭氧污染機制與控制策略開展研討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本次學術研論會能圍繞國內外臭氧污染研究過程中存在的瓶頸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問題進行梳理,為今後的臭氧專項做好頂層設計,為逐步解決大氣環境臭氧污染問題發揮引領與先導作用。
專題匯報
大氣環境卓越中心首席科學家賀泓院士做了「大氣灰霾專項成果與臭氧專項研究設想」的專題匯報,報告指出,通過為期5年的灰霾專項實施,研究團隊在二次氣溶膠的形成機制、重污染天氣成因、霾化學理論、大氣污染過程的模式模擬、致霾前體物的污染減排控制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預期的進展。同時,還形成了中科院在重點區域的大氣觀測網絡體系、在機理研究方面的煙霧箱群以及在部分城市的大氣超級站地基觀測體系等重要科研平台。灰霾專項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形成的平台條件,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典型區域灰霾污染治理工作,促進了我國藍天保衛戰計劃的實施,凝集了我國大氣環境領域的人才隊伍,中科院以專項的班底組建了區域大氣卓越中心。
由於我國大氣複合污染問題具有長期性與複雜性,在顆粒物污染[2]下降的同時,臭氧污染問題卻不降反升,極大地抵消了大氣環境顆粒物減排的績效。另一方面,臭氧作為以二次生成為主的污染物,其污染的成因、來源及遷移轉化機制極為複雜,相應的諸多科學問題還不明確,對反應中間體的觀測以及前體物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也充滿挑戰。因此,開展大氣臭氧追因與控制的先導性研究,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隨後王新明研究員、王躍思研究員、王自發研究員、劉建國研究員、陳運法研究員、陳建民教授分別做了「大氣臭氧追因研究進展與展望」、「大氣臭氧溯源」、「大氣臭氧數值模擬與協同控制方案研究進展與展望」、「臭氧監測關鍵技術和設備研製進展與展望」、「臭氧健康效應研究進展與展望」的工作匯報,重點分析了中科院在各自領域方向與臭氧污染研究相關的基礎與優勢,並對今後的研究工作進行展望。劉文清院士、賀克斌院士、陳建民教授和張小曳研究員分別對匯報內容和卓越中心下一步重點工作,特別是謀劃新的大氣臭氧先導專項做了點評和指導。
段曉男處長做了總結,他提出報告都很充分,專家意見也很有價值。建議大氣臭氧追因與控制申請B類專項,並對研究框架進行必要優化,且多讓年輕人承擔任務,課題層面多給年輕人機會,爭取一兩個月內拿出臭氧專項實施方案,並儘快向院領導匯報。
最後,賀泓院士指出:先導專項既要體現科學前沿性,又要如何來實現落地,特別是控制、模式等要選擇一至兩個典型中心區域,推動示範。下一步工作就是儘快組織一支年輕、精幹的隊伍編寫實施方案,向院領導和院機關匯報,爭取儘快立項。
參考文獻
- ↑ 大氣臭氧治理技術有哪些?,搜狐,2023-04-05
- ↑ 顆粒物污染的治理方法,搜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