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科學院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英語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上海微系統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主要關注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集成電路、超導等領域的專業研究機構,是中國科學院直屬正局級單位,其前身為1928年正式創立於上海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1]將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定位為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正高級科技人員105人。

歷史

1927年11月20日,蔡元培主持召開中央研究院籌備會議,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大學院中央研究院組織條例》並決定優先籌備設立理化實業研究所等四個研究機構。理化實業研究所分為物理組、化學組和工程組,主要關注基礎科學研究,但也包括實用的工程學。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務會議在上海召開,蔡元培宣布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2]。院務會議之後不到一個月,理化實業研究所籌備工作即宣告完成。事實上,理化實業研究所正式成立之時就分為物理、化學和工程三個研究所,由周仁出任工程研究所所長。起初三個研究所合設於上海市霞飛路899號辦公,後又一同搬至白利南路理工實驗館。抗日戰爭期間,工程研究所遷往昆明。1945年更名為國立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1946年,工學研究所返回上海理工實驗館開展工作,鋼鐵研究部分留在昆明成為工作站。

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後,中國科學院開始接收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1950年,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改組為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是中國科學院最初的15個研究所之一。1953年,改名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5年開始籌建長沙分所,後獨立為中國科學院礦冶研究所。1959年陶瓷部分調出成為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冶金研究所,昆明工作站獨立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冶金陶瓷研究所。

1966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後,國防工業的科研、生產、建設等各方面也受到嚴重影響而趨於癱瘓。聶榮臻於1967年先後向中共中央提交了《關於軍事接管和調整改組國防科研機構的請示報告》和《關於國防科研體制調整改組方案的報告》。根據批覆,國防科委提供具體的調整和改組方案,次年1月份開始執行。1968年,冶金研究所正式劃歸國防科委,改名「國防科委十六研究院第三研究所」。1970年,研究所復歸科學院,定名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2001年,研究所改名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視頻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相關視頻

上海微系統所-微時光

參考文獻

  1. 光明日報:中科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科學網,2014-8-20
  2. 蔡元培與中央研究院,華夏經緯網,200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