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Chinese Society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CSBME)成立於1980年11月,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協,是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活動的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群眾團體,是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社會組織,是發展生物醫學工程事業的主要社會力量。

2019年6月2日,中國生物醫學工程[1]學會發布關於IEEE限制正常學術交流事件的鄭重聲明。

歷史沿革

學會誕生

六五期間,正值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潮,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醫學科學現代化已提上日程。在制定中國七五科學技術發展計劃期間,在中國着名醫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黃家駟院長倡議下,後經國家科委正式批准成立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科組,由當時的衛生部長錢信忠任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黃家駟任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校長高景德、國家科委李壽慈司長任副主任委員,由國家科委方毅主任頒發了聘書。學科組成員如:蔣大宗、呂維雪、江丕棟、陳明進、楊子彬、周蕙蓮、童衍傳、楊國忠(兼學科組秘書)李宗明、鄭振聲、周禮杲、黃秉憲、徐智章等。於1979年在天津市薊縣召開了學科組成立大會,制定中國第一部生物醫學工程發展規劃——《1978-1985年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規劃(草案)》,這為後來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在黃家駟院長的領導下,學科組悉心籌備,經中國科協批准,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於1980年11月在北京召開大會,宣布正式成立,同時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會上選舉產生了以黃家駟院長為理事長的第一屆理事會,理事50人,理事會成立了相應的辦事組織機構,成立了學術、組織、編輯、對外聯絡、教育以及普及工作委員會。

歷屆理事會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根據章程每四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換屆改選成立新的理事會

1980年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以黃家駟院長為理事長的第一屆理事會;1985年在山東煙臺召開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以顧方舟院長為理事長的第二屆理事會;1988年在山東淄博召開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三屆理事會,顧方舟院長連任學會理事長;1992年在江蘇南京召開了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以巴德年院士為理事長的第四屆理事會;1999年在天津楊村召開的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以劉德培院士為理事長的第五屆理事會;2004年在武漢召開了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六屆理事會,劉德培院士連任學會理事長。

學會加入國際組織情況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於1986年正式成為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n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IFMBE)的團體會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組織活動,並在國際組織中擔任重要職位。從1988年開始學會每年組團參加世界醫學物理和生物醫學工程大會(1988年在美國San Antonio,1991年在日本 Kyoto,1994 年在巴西Rio,1997年在法國Nice,2000年在美國Chicago)。在1988年San Antonio 的IFMBE代表大會上, 台灣(Taipei, China)被接納為會員,蔣大宗教授當選為執行委員(1988-1994年)。1997年Nice的代表大會上楊子彬教授當選為執行委員(1994-2000年)。1997年康振黃教授被榮選為IFMBE科學院的fellow。2003年8月24日至29日,經中國科協批准,學會組團前往澳大利亞悉尼參加國際醫學物理與生物醫學工程學術會議暨國際醫學生物工程聯合會和醫學物理聯合會會員代表大會。經過激烈的競選演說及投票選舉,學會理事長劉德培院士當選IFMBE執行委員,學會臨床工程分會劉貴興教授當選IFMBE臨床工程工作委員會委員,學會秘書長胡逸民繼任國際醫學物理組織理事,楊子彬教授被國際醫學生物工程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n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AMBE)授予Fellow榮譽稱號。在IFMBE新一屆領導班子工作會議上,劉德培院士被任命為IFMBE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co-chairman),亞太地區工作組副主席(co-chairman),並協助有關WHO的工作。27年來我們在IFMBE執行委員會中占有一席之地,既反映了中國學會在國際上的影響,同時也促進了學會的國際交流工作。學會通過參加此次會議提高了中國在醫學物理與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為今後加強該領域的國際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基礎。

1986年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順利的加入IFMBE,但隨即台灣也申請加入IFMBE。按當時的IFMBE章程一個國家只有一個學會會員,如果台灣也被接納會造成兩個中國的政治問題。1987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三次學術會議, 學會邀請當時的IFMBE主席Nandor Richter (匈),副主席R.M. Nerem(美)以及1979-1982年IFMBE主席 M.Saito(日)等國際友人參加。他們對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在不到十年內得到如此迅速發展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認識到根據當時的章程台灣加入IFMBE可能會造成不良後果的嚴重性。北京會後在他們一個中國的指導思想共識的周旋下,IFMBE修改章程中有關會員的規定為:"-----When, because of the size of the country or for other good reasons, there are several organization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 a single country wishing to become Members of the Federation, the Federation may accept as a Member an affiliation of these societies.-------"。1988年San Antorio 中國代表團第一次正式參加IFMBE代表大會,在會議上投票通過上述的對會章的修改,並以「一個中國」的原則投票接納台灣學會以Taipei,China的名義成為正式會員。

學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情況

學會成立27年來,立志於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高度重視學術交流,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特點是交叉學科[2]技術專業覆蓋面寬,因此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是一個跨學科、跨專業、跨部門的學術團體。會員由理、工、醫、生物等多個學科的科技人員組成,專業背景很不相同,如何組織好學術活動為廣大科技人員創造一個學術交流,溝通思路,把廣大生物醫學科技工作者工作的重點集中到防病、治病、保護人民健康上來,就成了學會工作的首要任務。為充分體現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苦勞動和創新實踐,根據本學會「理、工、醫」結合和學科高度交叉的特點,學會不斷地改進學術交流的方式方法,搭建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學術交流平台,充分發揮學會的橋樑紐帶作用,組織管、產、學、研、醫各界人士交流經驗,深入討論,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充分發揮了「學術交流是原始創新的源頭之一」的作用。學會及所屬分會結合中國醫療衛生現狀,積極圍繞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的熱點、亮點、前沿問題,認真地組織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27年來,在理事會的領導下,共舉辦各類學術會議1300餘次,會議參加人數10餘萬人,交流論文2萬餘篇,許多論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有力地推動着我們生物醫學工程科學的進步。

學會主辦期刊情況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自成立以來就非常重視期刊編輯出版工作,目的是為廣大會員、科技工作者創建學術交流的園地。學會現主辦四種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刊物:《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英文版)》、《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誌》、《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作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對外進行學術交流的代表性刊物,這四種刊物逐漸成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科技工作者發表論文、溝通學術思想、交流學術經驗的重要園地。以《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為例,自1982年創刊以來,在學會編輯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經過編輯部同志們的努力,堅持了按時出刊、全國發行,開始為季刊,由於稿件增多,壓稿時間過長,為了滿足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需要,現已改為雙月刊。學報的質量不斷提高,現已被國內外知名的文獻庫收錄,成為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刊物。1999年被評為國家優秀科技刊物,獲三等獎。

學會還編輯出版了學會工作內部《通訊》,向學會理事、專業分會和地方學會及時通報學會工作信息,反映理事、常務理事和廣大會員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起到溝通的作用。

為慶祝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成立25周年,學會於2005年與衛生部主辦的《中國衛生畫報》雜誌社聯合編制一期《中國衛生畫報——生物醫學工程專刊》,已於2006年3月出版。《畫報》充分展示了我學會在過去25周年的發展和所取得的成就。

除此之外,各分科學會也根據自己專業領域的特點出版了專業雜誌,出版的雜誌還有:《中國醫學物理學雜誌》、《透析與人工器官》等。各地方學會也出版了地方性雜誌,如:《北京生物醫學工程》、《上海生物醫學工程雜誌》及四川省學會出版的《生物醫學工程雜誌》、山東省學會出版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天津市學會出版的《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等。總的看來,學會的編輯出版工作20年來有較快的發展,有的雜誌由於論文水平較高、刊物內容新穎、創新性強,因此在發表論文,交流學術經驗,活躍學術思想等方面深受廣大科技工作者歡迎,積極地推動着中國生物醫學工程科學事業的發展。

科普工作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新興科學,又是與醫學防病治病密切相關的科學,為了喚起更多科技工作者、領導部門對生物醫學工程的了解和重視,得到更多的支持,我們學會20餘年來在科普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編輯出版科普宣傳刊物,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了一些科普性文章,特別是有的分科學會,如:超聲分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醫學物理分會等還舉辦了科普培訓班,在廣播電台、電視台舉辦了有關生物醫學工程新技術新方法的講座,在中國科協舉辦的科普活動周中,請專家走上街頭向廣大群眾宣傳這門新興科學與防病治病的關係,受到好評。黨中央、中國科協提出加強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號召,學會專門成立科普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由專人負責,形式不斷創新,如增強「互動活動「等,內容上更加注重前沿科技與大眾健康的綜合體現。

學會宗旨

學會本着為繁榮發展中國的生物醫學工程事業,加速實現中國醫學科學現代化,推動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和產業化發展作貢獻的宗旨,在積極推動學科建設、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編輯、出版生物醫學工程學術書刊、大力普及生物醫學工程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精神、思想和方法、推動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學會刊物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是全國生物醫學工程工作人才溝通學術思想、交流學術經驗的園地。報道有創造性的最新科研論文和研究簡訊。包括學科有:人工器官和生物醫用材料,生物效應,生物信息與控制;生物力學;生物醫學儀器;中醫工程;臨床工程等。讀者對象是國內外生物醫學工程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以及其他從事自然科學研究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誌是心血管學領域新興學科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在國內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響和享有較高的學術權威。面向廣大的醫務人員,特別是心血管專業的醫務工作者,介紹信臟器伯、心電生理、心律失常學科的國內外重要進展,以及新的診療技術、防治經驗等。多次榮獲國家及湖北省優秀期刊,影響因子排序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

學會成績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擁有20個專業分會,基本涵蓋了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相關專業。學會於1987年被授予先進學會榮譽稱號;2002年榮獲千廠千會協作行動優秀組織獎及優秀項目成果獎;2003年榮獲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先進學會;2005年被授予科技服務先進獎;2006年被評為全國科普日活動先進單位。

學會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醫藥局、認監委等部門多項委託項目,為國家制定中長期規劃,加強對生物醫學工程發展的宏觀調控和資金決策,真正起到了專業參謀的作用,促進了生物醫學工程高技術產業化進程。

1.2003年,中國一些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科技工作者一道,日以繼夜地勤奮工作,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腳踏實地、奮發進取,充分發揮科技團體優勢,採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包括科協網上學術交流),向政府建言獻策,諮詢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等20餘項工作,共同構築起堅不可摧的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為奪取防非典工作的勝利做出貢獻。學會得到中國科協授予的「防治非典型肺炎先進學會」稱號。學會副理事長俞夢孫院士和心臟起博與心電生理分會主任胡大一教授獲得「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通過這次事件,人們的觀念得到改變,學術團體的橫向聯繫的組織功能和專家聚集的優勢以及為政府建議中的超脫客觀性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充分發揮了學會在黨聯繫科技工作者中的橋樑紐帶作用,使政府和企業更加了解學會。學會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可。

2.學會組織學科領域的兩院院士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關於「醫療器械發展」的建議,使國家對生物醫學工程(BME)的投入增加到數十億元,之後學會組織專家完成國家發改委委託編寫的「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調研報告,在該報告基礎上,國家發改委於2003年2月正式向全國發布組織實施「生物醫學工程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簡稱「專項」)公告。為組織實施「專項」報告的落實,國家發改委動議, 每年由學會組織召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高技術產業化發展研討會」,管理部門,企業,學術界共濟一堂,共謀生物醫學工程高技術產業發展,搭建起三足鼎立的學術平台。

3.受國家認監委實驗室監管部的委託,學會組織專家參與起草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組織的與「醫學實驗室」和「生物安全」有關的三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制定工作。這三項國家標準是:GB/XXXXX – XXXXIDT ISO15189:2003 《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GB/XXXXX – XXXXIDT ISO/DIS15190: 2003《醫學實驗室安全要求》和GB19489: 2004《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這些標準已於2004年或完成報批稿或頒布實施。學會已開始進行關於標準的宣貫、培訓工作。

4.2003年由學會理事長、副理事長劉德培和俞夢孫院士任組長,承擔國家科技部中長期發展規劃「人口與健康」專題有關產業部分的制定工作。

5.受國家醫藥局委託組織專家撰寫並出版 「第二輯、第三輯、第四輯國家級醫療器械產品開發指南」(41萬字),涉及三個前沿領域和十四大類的國內外現狀及發展,提出近五年應開發的技術和品種。

6.完成中國科協《2020中國科學和技術》發展研究專題「生命科學技術」報告的起草工作。

7.圍繞實現中國小康社會的目標,組織專家完成《2020中國生物醫學工程科學和技術》發展研究報告。

8.2006年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完成《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研究報告》。報告包括學科發展報告總論以及神經工程及腦-機接口、軍事醫學工程、超聲醫學工程技術、醫學信息技術和數字化醫療四個分題的詳細報告。報告全面圍繞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前沿、熱點、亮點問題,以人對健康的追求和社會醫療保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它決不等於醫療衛生市場的需求)為主導,在科學發展大趨勢的背景上考察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新進展、新問題和當前/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和自主技術創新提供新概念、新思路,推動、促進中國生物醫學工程(醫療器械)產業的自主振興,從而為實現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戰略前移』、『重心下移』開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