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組成、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1]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簡稱民建北京市委),是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省級地方組織,前身為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分會,成立於1949年8月。

2019年8月21日,北京市民建組織成立7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

組織歷史

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是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省級地方組織,成立於1949年8月。自成立以來,民建北京市委始終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不斷增強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鞏固和發展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民建北京市委團結帶領廣大會員,圍繞首都社會經濟發展,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社會服務、對外聯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1949年3月民建總會黃炎培、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理事、監事到達北平,與北平的民建會員發起組織「新知識座談會」,在工商業者和廣大群眾中宣傳革命道理和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6月12日,民建總會設立了北平工作委員會辦事處,孫起孟任總幹事。8月21日,民建北平市分會在北平市協和醫院禮堂召開成立大會。會議選舉南漢宸、凌其峻為正副理事長。當時會員176人。1956年9月,根據民建中央的決定,改名為「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會」,簡稱「民建北京市委」。1959年7月,民建北京市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第一屆委員會。

解放初期,北京市民建團結教育會員和工商業者,為發展生產,平抑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經濟做了大量工作;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中,北京市民建積極貫徹過渡時期總路線、總任務,在進行和平改造中做出應有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民建北京市委積極貫徹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致力於完善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安定團結,做了大量工作。近年來,民建市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揚「五個堅持,四種精神」的優良傳統,踐行民建會「愛國、民主、建設、團結、創新、奉獻」的價值理念,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圍繞奧運經濟、京津冀協同發展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深入的調查研究,為實現首都功能定位獻計出力。

民建北京市委在北京16個行政區域都建立了民建組織。截至2017年5月底,全市共16個區級組織,其中區委4個,區工委6個,區總支1個,區直屬支部5個;全市基層組織(支部或基層委員會)190個;共有會員9213人。大多數為經濟界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全市會員中有各級人大代表88名、各級政協委員318人;在各級政府、政府組成部門及司法機關[2]擔任處級以上領導職務84人,其中擔任廳局級以上實職9人。還有190人擔任各級特邀(約)職務。

現任領導

民建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2022年7月6日)

主任委員:司馬紅

副主任委員:黃石松、李申虹、安庭、李莉、蘇宏、郭田勇、蘇健

秘書長:王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