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始建於1953年,位於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人民東路47號高台烈士陵園內,是全國反映紅西路軍歷史全面、具權威性的紀念館[1],也是紅西路軍歷史的紀念、展示、保護和研究中心。紀念館占地面積260畝,館區整體布局呈倒「7」字型,參觀景點依中軸線由西向東依次遞進排列,由通透式大門及大門組雕、「血戰高台」英雄群雕、紀念碑、紅五軍陣亡烈士公墓、展陳館等組成。

基本介紹

張掖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前身為高台烈士陵園,是為了紀念75年前征戰河西為國捐軀的紅西路軍將士於1957年修建而成的。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之30軍、9軍、5軍奉命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後因戰局驟變,《寧夏戰役計劃》無實現可能。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將已過河的三個軍組建改稱為西路軍。西路軍以建立甘北根據地,奠定抗日後方,打通國際線路為重任,進入了艱苦卓絕的西征歷程。當時盤據在西北最瘋狂、最野蠻、最殘忍的國民黨馬步芳部為邀功將介石,調集飛機大炮及十餘萬步騎兵和民團向西路軍瘋狂圍攻堵截。軍將士在天寒地凍,供級奇缺的情況下,與數倍於已的敵人殊死搏鬥,在殲敵數萬人的同時,西路軍一萬餘眾將士長眠在河西大地上,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的一頁。

景點景觀

血戰高台英雄群雕

「血戰高台」英雄群雕約有兩層樓高,雕塑了七名緊靠在一起面向四方的紅軍戰士,七名戰士的姿勢各不相同,有以當時的軍長董振堂為原型的指揮員,有揮舞大刀的戰鬥員,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傷病員,營救紅軍的地方群眾,搶救傷員的女衛生員,還有吹衝鋒號的小號兵,紀念了當年西路軍在艱苦環境下堅持戰鬥的精神。

紀念碑

群雕背後是一座紀念碑,高約30米,正面是李先念書寫的紀念詞,背後有說明西路軍歷史的碑文。

紅五軍陣亡烈士公墓

紀念碑後面的是陣亡烈士的公墓,公墓里埋葬了當年犧牲在此地的3000多名紅軍將士,這些將士大多是在當年以少敵多慘烈的高台守衛戰中犧牲的,建國後他們的屍首被靜心尋找清理後埋葬在這裡,其中包括着名將領董振堂等。

展陳館

根據西路軍作戰計劃和戰鬥歷程,館內設「序廳」、「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策應河東,建立永昌山丹根據地」、「血戰臨高,呼應西安事變後的局勢」、「石窩分兵,西行支隊進入新疆」、「全力營救,保存革命火種」、「忠心耿耿,西路軍將士鐵骨錚錚」、「光照千秋,西路軍精神永載史冊」8個展廳、1個英烈廳、1個影視廳以及接待室、操作室等附屬設施。

董振堂紀念亭

董振堂(1895—1937),字紹仲,寧都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紅5軍團總指揮,紅五軍軍長。紀念亭柱上有楹聯:寧都豪氣千秋在,高台雄風萬古傳。亭內紀念碑正面鐫刻着隸書「董振堂同志紀念碑[2]」,北面鐫刻着360餘字的《董振堂烈士傳略》。

楊克明紀念亭

楊克明,本姓陶名正,曾用名陶樹臣、洪陶爾、洪濤,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在高台戰鬥中,與軍長董振堂指揮紅5軍在高台縣城與7倍於己之敵展開激戰,楊克明與董振堂等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率領部隊浴血奮戰,堅守高台,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31歲。

視頻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相關視頻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血站高台》 帶你走進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