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於1948年建立衛生學系,1949年9月建立公共衛生學院,是建國後成立的第一所公共衛生學院。歷經調整、重建、撤消、再重建之後於1998年5月恢復學院建制。

學科設置

學院現有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國家重點學科,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省重點學科[1]。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授權點。為國家首批招收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的單位。擁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遼寧省砷生物學作用與砷中毒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校腫瘤病因與預防重點實驗室。有9個教研室和4個研究室、公共衛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與慢性病研究中心、預防醫學研究所、公共衛生人才培訓中心和疾病預防與健康保健研究中心。

科研團隊

學院現有教職工70餘人,其中教授[2]26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38人。學院教師20餘人在國際、國內專業學會擔任學術職務,其中國際氟學會主席1人,美國毒理學會幹細胞分會主席1人,中華醫學會地方病學分會主任委員1人, 中華醫學會醫學科研管理分會主任委員1人, 國家一級學會或中華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擔任副主任委員、常務委員7人。遼寧省攀登學者1人,遼寧特聘教授1人。學院每年招收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60-90名,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5-25名,碩士研究生55-70名,在職攻讀MPH的學生15-30名。2005年被評為遼寧省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學院經多年建設,凝練成多個學科研究方向,主要有:地球化學性疾病;職業性肺疾病與職業中毒;環境毒理與環境流行病學;重金屬中毒機理與防治;紫外線生物效應;腫瘤流行病學;傳染病流行病學;營養相關性疾病;婦幼營養與兒童生長發育;社會心理因素與健康促進等。「十五」以來,主持縱向科研課題有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81項,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863"一級協作課題1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和博士點專項基金13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4項, 遼寧省科技廳和教育廳課題50餘項,資助經費共4000餘萬元。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日本JICA等國際項目及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等資助經費共4500餘萬元。獲中央-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和特色實驗室建設項目、日圓貸款項目等共1500餘萬元。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4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3項、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二、三等獎2項、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10餘項。發表論文共1050篇, SCI源期刊論文310篇。

2011年實現突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十五」以來,學院的本科生和博、碩士研究生20餘名學生獲遼寧省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畢業生、優秀學位論文等。學院共承擔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臨床醫學等專業本科生、七年制、博士碩士研究生及繼續教育學院、臨床醫藥學院、網絡學院的課程28門。在全國十一五和十二五統編和規劃教材的編寫中,本學科教師分別參加了11本教材的編寫工作,其中《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第七版主編、全國八年制《預防醫學》主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分卷主編。2006年被評為遼寧省疾病預防與控制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08年公共衛生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流行病學》、2009年《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成為省級精品課程。獲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2010年《預防醫學》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就業市場

我院學生畢業後就業市場廣闊,地域分布在全國各地。就業單位包括政府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檢驗檢疫局;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職業病防治院、健康教育所、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或醫學出版社及編輯部、部隊醫療單位等。多年來,在我院的畢業生中,有相當比例走上了領導崗位,其他也大多成為所在單位的學科帶頭人或學術骨幹。為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迎接新形勢的要求和挑戰,我院將進一步加強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努力把我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公共衛生學院。

視頻

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相關視頻

中國醫科大學啟動「新長征,再出發」大型義診活動
追光者——中國醫科大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