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剪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沒有前往其他條目的內部連結,未能構築百科全書的連結網路。 (2019年8月15日) |
沒有或很少條目連入本條目。 (2019年8月15日) |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中國剪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
目錄
剪紙意義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
剪紙藝術是千百年來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傳統的剪紙作品注重造型,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密切關係,大都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厚、真實、樂觀向上的感情色彩,是人類勞動生活中最質樸的藝術思想和藝術語言的體現。它以普及的審美形式作用於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以豐富的內容對人們起到道德、歷史、風俗、生產、文化知識的教化作用,成為最大眾化的教科書,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作為一種文化素養早己悄無聲息地融入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並成為維繫和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並且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着密切關係,逢年過節,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牆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
剪紙的內容很多,寓意很廣。祥和的圖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蘆、蓮花等圖案象徵多子,中國農民認為多子便會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魚蟲等因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剪紙表現的重要內容。
作為民間藝術的剪紙,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陝西窗花風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紙秀美艷麗;宜興剪紙華麗工整;南通剪紙秀麗玲瓏。剪紙雖然製作簡便,造型單純,由於其能夠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內涵,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國農村眾多民間美術形式的濃縮與誇張.
鳳凰代表着吉祥和和平,而正是因為鳳凰擁有着人們賦予的神聖、崇高的內涵,所以鳳凰的形象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傳統的民間剪紙圖案中,如果出現了鳳凰的形象,則寓意着喜慶與幸福。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從古至今就受到人們最高的崇拜和尊敬,因此也常常會在包括剪紙製作等各種的民間手工製作中看到龍的形象。
剪紙用途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紮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帘、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種布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品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麵、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繡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繡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着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面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繡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繡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傳統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剪紙的題材多選用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花卉、人物等吉祥圖案。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橘黃、淡黃、黑等蠟光紙組成,顏色豐富、效果十分強烈。剪紙時需用7層蠟光紙和一層皺紋金紙疊在一起,按照統一的樣式刻花,完成刻花之後,再根據剪紙藝人的靈感將每張刻花的不同部分拼湊起來,重新貼在一張白紙上,最後將白紙也刻成圖案完全相同的樣式。因此,一套斗香花可以做出8張花樣相同、顏色各異的剪紙。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周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剪紙派系
江浙派
揚州剪紙
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早在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春蝶、春錢等,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木之下,相觀以取樂。據傳,嘉慶、道光年間,著名藝人包鈞的剪紙,花、鳥、魚、蝶無不神形兼備,故有「神剪」之稱。新中國成立後,揚州剪紙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視。1955年,揚州成立了民間工藝社。1979年剪紙藝人張永壽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世紀50年代的《百花齊放》、70年代的《百菊圖》和80年代的《百蝶戀花圖》三部剪紙集為其代表作。揚州剪紙題材廣泛,有人物花卉、鳥獸蟲魚、奇山異景、名勝古蹟等,尤以四時花卉見長。
浙江剪紙
據《武林梵志》載五代時「吳越踐王於行吉之日……城外百戶,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描繪了吳越故地上曾出現的一個宏大剪紙景觀。浙江省的窗花剪紙各地都有,以金華地區永康、浦江、磐安,溫州地區的樂清、平陽等地較多,風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異。金華地區多為窗花和燈花,樂清的細紋刻紙主要用於裝飾龍盤燈,平陽一帶送禮時放在禮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花樣。浙江剪紙中的戲曲窗花也有獨到之處,其擅取戲中典型的場面情節,充分體現人物的身段之美。在大的影像輪廊中剪出細陰線,使形象結構與畫面的節奏都增添成色 。
北方派
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源於明代,其製作工藝在中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剪紙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整個工藝過程有畫、訂、浸、刻、染、包六道工序,即所謂「陽刻見刀,陰刻見色,應物造型,隨類施彩」而成。
2006年5月20日,「剪紙」項目(蔚縣剪紙作為組成部分)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蔚縣的周兆明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山西剪紙
山西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如冀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山西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地區粗擴、雄壯、簡練、純樸的特點。但是,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木同,各地剪紙又有差異。如晉南、晉中、晉東南、晉西北、呂梁山區的剪紙,多為單色剪紙,風格質樸、粗獷。而流行於雁北地區的染色剪紙,則婉約典雅、富麗堂皇,尤以「廣靈剪紙」為代表。
陝西剪紙
陝西剪紙有「活化石」之稱,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古老的造型紋樣「魚身人面」「獅身人面」,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相似的「牛耕圖」等。
陝西剪紙因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陝北剪紙淳厚、粗壯,線條有力,剪紋簡潔;定邊、靖邊剪紙較細緻,線條多直線,流利奔放;宜川剪紙線條粗而曲線多;關中剪紙線條粗似針尖,風格別致;朝邑剪紙以戲文為多,造型動態近乎皮影;三原剪紙以花卉為主,結構簡單,色彩對比強烈;富平剪紙剪紋流利,明暗適調。總的來看,陝西剪紙造型古拙、風格粗獷、寓意明朗、形式多樣,包含着濃郁的泥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
山東剪紙
山東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的風格,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一脈相承;一類則是更有特點的山東膠東沿海地區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它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石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以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飽滿豐富。
山東膠東稱手巧的女子為「伎倆人」,「伎倆人」不管出在哪個村,都是人們引以為榮的事。她們根據膠東的窗戶多是細長條形的格子,採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大的構圖分割成條形剪出,再貼到窗上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
剪紙賞析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中國剪紙來自呢圖網圖片
參考文獻
-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