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為紀念中國創造學會創教委成立20周年,2015年10月21日下午在上海創造教育培訓中心會議室召開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二十周年紀念座談會,上海市教委賈煒副主任、鄭方賢處長,十四個區縣教育局領導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上宣讀了中國創造學會會長裴剛院士的賀詞,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芮仁傑作了主題為《以創造實現教育的夢想——中創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二十周年紀念》的發言,各區縣教育局局長以創造學的研究方式(頭腦風暴,思想撞擊,相互激勵等)進行交流發言,中國創造學會會長代表、副秘書長張亞雷教授進行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最後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賈煒講話,他對中創會創教委二十年來的創造教育研究與實踐工作,對中創會創教委二十年來給予中小幼學校創造教育的指導與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並期望今後中創會創教委繼續深入開展創造教育研究與實踐,創建一個創造教育研究、總結、培訓的平台,宣傳、普及創造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學習、推廣創造教育的研究成果,要求創教委與培訓中心為創造教育的發展提供新的平台,創造新的經驗,並進行輻射。促進上海市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人才培養

根據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充分發揮學會特長,在中國創造學會、上海市教委的領導、指導下,探索一條以創造實現教育夢想之路。中創會創教委與上海創造教育培訓中心要堅持不懈地以創造實現教育的夢想,以創造教育促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當前,高考進行了較大的改革,由原來的「3+1」模式,改變為「3+3」模式;更注重高校自主招生等。這意味着(從制度上落實)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應具有更廣闊的知識背景,更廣闊的社會經歷,更廣闊的實踐能力;應具有更好的全面發展,更好地和諧發展,學生不僅是學校人、學校好學生,而且是社會人、社會好公民;應具有較好的個性發展,較好的特色發展,較好的創造力發展。為此,需要人們創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創新教育制度、創新教育評價,把「創造」這個亮麗的元素[1]融入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內容,融入教育方法,融入教育制度,融入教育評價,融入創新人才的培養。

相關資訊

關於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育的幾點思考

上海作為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在高考制度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由原來的「3+1」模式改變為「3+3」模式;相應地,上海的中考制度也正在醞釀新一輪的改革。在上海的考試制度改革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及其在學校自主招生中的運用,更加重視和突出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育。當前,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對基礎教育[2]為未來人才所需具備的創新素養的奠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背景下,基礎教育應當在創新人才培育方面有所作為,並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努力。

一是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43年在《創造宣言》中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可見,人人、時時、處處都可以創造創新,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倡導人人都有創新能力、時時處處都可創新創造的基本理念。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創造天賦和潛能,教育的意義在於發現他們的天賦和潛能,順應天性培養人才。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廣大校長和教師能善於把人人、時時、處處都作為「挖掘點」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是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於人的學習與創新能力,東西方歷來存在不同的認識和理解。西方傾向認為學習與創新能力與生俱來,東方則傾向認為學習與創新能力可以通過教育和人自身的努力來培育。我們應當把東西方的觀點結合起來,既看到每個學生擁有的多元智能,又肯定教育對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促進作用。從創新能力的培養角度說,在課程上,學校的課程要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課程內容;在教學上,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採用合作式、批判式、討論式與探究式學習,讓學習更多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解決相結合;在評價上,要改革評價標準,並以設置主觀題、思辨題等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髮現問題、建立新的聯繫和對學生個性化、創造性表達的鼓勵。

三是注重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好奇心、自信心、挑戰與冒險精神、意志力、獨立思考的習慣等都是創新人格的表現。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不僅要發現學生的創新天賦,更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創新激情很重要,因為它是創新最為深層、強烈而持久的原動力。然而,我們常常會看到教育本身恰恰正在扼殺學生的創新激情。這是因為當前的教育中,學生獲得的評價源於考試,而我們的考試往往是終結性評價,太多的標準答案把學生原本活躍的思維慢慢統一化、格式化了。培養創新人格必須突破這些局限,聚焦學生創新品質的養成。這些創新品質,既包括學生的獨立思考、專注、堅持、計劃、反思等學習品質,也包括他們在合作學習中與他人的合作和對他人觀點或權威觀點的挑戰。要做到這些,我們的校長、教師要形成一個新的學生觀,並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培養和創新人格塑造。

四是注重創新創造環境的建設。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定的環境支持。這種環境不僅包括有利於創新的物質環境,也包括崇尚創新的文化環境,更需要為學生創設起寬容失敗、鼓勵創新的學習環境。當前的高考改革,就是在創設支持學生創新創造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我們強調不僅要看學生的成績,還要看學生的綜合素質、問題解決能力、跨學科學習能力,更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基礎教育的科學發展呼喚創新人才培育的「去功利化」。只有我們把創新「去功利化」的時候,學生的創新空間才會更大,創新的氛圍才會更寬鬆,也更容易讓我們的校長和教師真正關注學生的天性,找到他們的天賦,為每一個學生面向未來的學習創新和全面而個性的終身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