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農工民主黨鎮江市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農工民主黨鎮江市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由革命先烈鄧演達於民國19年(1930年)創建於上海,原稱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民國36年(1947年)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以醫藥衛生界中、高級知識分子[1]為主要發展對象。

組 織

1957年1月,農工民主黨江蘇省委來鎮江市發展成員,至1957年3月,已發展黨員21人,正式成立鎮江市支部委員會,選出支部委員5人。張志清為主任委員,張禹門為副主任委員。1962年3月25日,在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上,選舉產生農工民主黨鎮江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7人。張志清為主任委員,趙繩武、張運生為副主任委員。有黨員31人,設4個基層支部。「文化大革命」中,農工民主黨被迫停止組織活動,至1979年初恢復活動時,僅有黨員21人。1980年12月12日召開第二次全體黨員大會,選舉產生農工民主黨鎮江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7人。張志清為主任委員,金維藩、張文梁為副主任委員。設3個基層支部。1984年10月16日,在第三次全體黨員大會上,選出委員12人(保留名額1人),組成農工民主黨鎮江市第三屆委員會。張志清為主任委員,姚敦本、金維藩、張文梁、顧憶貽為副主任委員。有黨員77人,設3個基層支部和1個小組。農工民主黨市委機關下設組織處、宣傳處。至1985年底,黨員人數已達95人,7個支部和1個小組。

2006年,有黨員388人(其中,高級職稱177人,中級職稱[2]189人),20個基層支部。黨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59人(其中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協委員2人,市人大代表8人、政協委員17人),縣處級幹部2人。各類特約監察、行風監督員12人。

活 動

學習、宣傳

市農工民主黨支部建立後,組織黨員學習政治理論和中共的方針政策,圍繞中共鎮江市委和政府以及基層組織所在單位的中心工作進行討論。60年代組織黨員學習衛生工作「預防為主」方針,把統一黨員思想認識和動員他們面向社會、投入防病治病結合起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先後舉辦過4期黨員讀書班,使80%以上的新老黨員較系統的學習中共的統一戰線理論和農工民主黨章程、歷史及其優良傳統,增強黨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

參政議政

50年代,農工民主黨黨員中有7人被選為省、市人民代表,10人被推薦為省、市政協委員,其中擔任市政協副主席1人,擔任市衛生局副局長1人。1983年,農工民主黨黨員中被選為省、市、區人民代表10人,其中,市人大常委會委員1人;被推薦為省、市、區政協委員15人,其中,省政協常委1人,市政協常委3人,市政協副主席2人。農工民主黨市委領導人還參加中共鎮江市委定期召開的座談會,在會前廣泛吸收黨員和所聯繫的群眾的意見,就地方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參與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近年來,農工黨鎮江市委在參政議政工作上重點發揮黨員中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作用,緊緊抓住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撰寫提交各類建議、提案200多件,其中人大代表有3件建議被列為議案,2件建議被中共省委領導列為督辦建議;向省政協提交的1件提案被省政協領導列為督辦提案等。如《關於儘快出台我省沿江岸線管理和使用的統一法規》和《重視鎮江段的開發工作,確保全省沿江開發總體戰略目標的如期實現》兩份建議,列為省人大議案。在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醫療廣告宣傳一定要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管理的意見》的建議,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關於加強沿江岸線法制化管理》的提案,被省政協列為重點督辦提案,成為我省地方組織中唯一一件省級重點提案。市委會提交的《關於建設誠信江蘇》的提案被省委會採用,作為省委會提交省政協的集體提案。《關於建立基層公共衛生網》的建議得到省委會的採納。《關於建設行政中心網站,完善網上審批功能的建議》《加強重大環境風險預警,建立突發事故應急處理機制》《關於加快我市農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優化投資軟環境,組建市行政審批中心》等集體提案和建議被市政府、市政協列為重點督辦提案,並被評為優秀提案。《關於我市勞務歸國人員艾滋病的防治》提案,得到了市政府領導的批示,市政府外經貿、出入境檢驗檢疫、公安和衛生局等有關部門進行了聯合辦理。《關於發展我市私個經濟的幾點建議》等信息被中央統戰部《零訊》《人民政協報》和中共市委機關刊物《決策參考》專刊錄用。

海外聯誼

農工民主黨黨員中有「三胞」關係的28人,為促進祖國統一,經過農工民主黨組織和政府有關方面幫助,大多數有「三胞」關係的黨員已與海外親人取得聯繫,有6人直接去海外與親人歡聚,其中有1名黨員專程赴美國探望離別40年的胞姊,促使其姊四次回國探親觀光。

社會服務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着工作着重點的轉移,農工民主黨市委逐步開展各項諮詢服務活動。經與有關部門配合,自1982年開始,每月舉辦一次醫學講座,幫助廠礦單位提高醫務人員素質,至1985年底,共舉辦34次,聽眾達10200人次。舉辦過皮膚病講習班一期,醫學心理學二期,防治青少年近視講習班四期,聽眾共440人次。組織成員中的名醫,先後21次到諫壁鎮和丹徒縣大港鄉無償為群眾治病約4000人次;先後為四個工廠的科技人員和管理幹部200多人作冠心病的檢查和保健指導;為市一中、聾啞學校和部份幼兒園師生、幼兒免費體檢800多人次;為6所中學的400多位在職和退休教師作慢性疾病檢查和保健諮詢服務等。農工民主黨市委會還於1985年與京口康復醫院聯辦康復醫療中心,組織醫術較高的21名成員擔任技術顧問,每星期六上午輪流到該院特約門診和查房,幫助提高醫療質量,從而使京口康復醫院被評為省、市衛生文明單位。

近年來,在社會服務工作中,組織農工黨專家醫療隊到句容茅山、丹徒寶堰、潤揚大橋建設工地、丹徒世業洲等地送醫、送藥,受益人數上萬人次;組織和開展了向西部教育扶貧捐款的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