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承擔着橫向聯繫、跨部門、跨學科、組織區域性工作的重任,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新的理事會責任重大,歷史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新的舞台。我們要團結協作,發揮組織和領導作用,提高凝聚力和戰鬥力,開拓進取,依靠科技保障糧食安全。農業氣象科技工作者要為建設社會主義[1]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不斷努力。

發展歷史

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其前身系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研究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業氣象科技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和相關活動的群眾團體,是中國農學會所屬的分科學會。本會接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民政部和中國農學會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掛靠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原農業氣象研究所)。

組織體系

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1978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研究室、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氣象系、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中國科學院綜考會、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林業科學院等六個單位負責籌備組建工作,於1981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當時農業部的何康部長、中國農學會楊顯東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金善寶院長等出席了成立大會,並得到了農業氣象界的老前輩呂炯、楊昌業、江愛良、王正非等的大力支持和關心。學會堅持團結全國農業氣象科技工作者,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科技工作方針,積極投入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堅持為三農服務,在農業氣象理論與技術創新方面,尤其是在與地學、生態學[2]、信息科學、社會經濟學等學科及相應新技術的交叉與融合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創新與研究成果,如: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研究,旱作節水農業,農業氣象災害調控理論與實用技術,近地層微氣象調控技術及其在設施農業上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服務等,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第五屆理事會於2004年11月通過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梅旭榮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為理事長,主持分會工作,學會的主要執行機構為秘書處,由秘書長孫忠富博士負責。

建設成就

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從發揮學會的功能入手,提高了學會的活力。2004年底以來,以農業氣象分會的名義聯合兄弟學會,召開了6個較大規模的學術研討會。在「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代表圍繞農業氣象關鍵主題進行學術交流,體現了當今農業氣象研究隨着現代科學的發展趨勢,通過藉助新技術理論、方法和先進手段使農業氣象研究與應用進入了新層次。2005年3月「冬春氣候異常對我國農業的影響與對策研討會」和「霜凍害研討會」,主要針對2004~2005年冬季和早春天氣異常對我國農業影響的問題,提出應對措施,會後以建議書和調查報告的形式,向有關部門作了匯報。2005年7月召開的「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建設暨農業資源保障與環境保護重大問題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就此問題提出了建議,為確保我國農產品的質量,有效降低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對綠色農產品產地環境的影響,為農業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和推動作用。2005年8月「旱區農牧業協調發展與減災學術研討會」,中國乾旱區在中國農業和牧業生產地占有很大比例,也是生態脆弱地帶,此次研討會為進一步加強旱區農牧業與氣象研究成果及信息的交流、促進旱區農牧業協調發展,減輕沙塵災害和其它氣象與環境災害影響,起到了積極作用。2006年6月召開的「中日低溫災害及其防禦對策研討會」,中日兩國專家學者從宏觀和微觀入手,以各自不同的視角和各個不同的層面探討低溫災害的問題,反映了專家、學者對低溫災害研究的關注和深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