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先進研究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先進研究堆物理大廳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博客 的圖片

中國先進研究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建造的一座中子束流研究堆反應器,熱功率60兆瓦,2010年5月實現首次臨界。在同類中子束流研究堆中其主要技術指標位居於世界前列和亞洲第一。本爐並沒有發電能力,是專用於產生輻射環境以測試材料。

1999年11月規劃完成,2001年設計完成,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審批8月開工,2007年完工。

2012年3月1日8時16分,先進研究堆實現滿功率運轉[1]。該反應堆用於研究中子散射、燃料與材料的輻照等專案,例如比較大、厚的飛機發動機葉輪,要觀察焊接方面的隱患一般X光不能探傷,而中子流可以。

基本概況

中國先進研究堆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

2010年5月,實現首次臨界[2],所謂臨界,就是核裂變產生出的新中子數量剛好滿足反應堆繼續裂變的需要,使反應堆鈾的鏈式反應得以恆定的速率持續進行下去的工作狀態。

中國先進研究堆的建成為我國核科學研究及核技術開發應用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科學實驗平台,也是我國核科學技術研究能力達到較高水平的重要標誌。

中國先進研究堆占地面積約為2.3公頃,反應堆功率為60MW,重水反射層最高未擾熱中子注量率達8×1014n/cm2·s,在同類中子束流研究堆中其主要技術指標位居於世界前列,亞洲第一。

中國先進研究堆是一座高性能、多用途、安全可靠的核反應堆裝置,並配套相關實驗終端。建成後可開展核物理與核化學等基礎科學研究,開展中子散射實驗、反應堆材料及核燃料考驗、中子活化分析等,同時可應用於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及單晶硅中子摻雜等。

研發設計

中國先進研究堆完全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並形成了多項自主創新技術成果。從堆型選擇到反應堆設計、調試以及建設組織,全部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承擔。反應堆主要設備的研製,也是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組織國內相關廠家共同技術攻關完成,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其中燃料元件、堆本體及堆芯容器、控制棒驅動機構、全數字化的控制及保護系統、反應堆密封操作大廳、裝卸料機等技術在國內均為首次研製應用。該項目的實施,不僅提升了我國核反應堆的研發設計水平,也促進了企業設備國產化、建造自主化能力的進步。2012年3月1日 時16分,中國先進研究堆(簡稱新堆)成功實現滿功率運行,達到國家規定的技術目標,這是繼實現首次臨界以來又一重大工程節點。在此之前,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二司王敏正司長、劉永德副司長,總裝備部施慶瑜副局長,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湯搏副司長,以及中核集團公司雷增光總工程師科技與信息化部羅長森主任、規劃發展部毋濤副主任、安全環保部袁建新副主任,原子能院領導萬鋼、張昌明、趙志祥、劉森林等到現場見證了新堆功率提升實驗過程,並親切慰問了現場工作人員。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設計研發建造的中國先進研究堆,熱功率60兆瓦,是面向我國21世紀核科學技術發展重要的一座高性能、多用途研究堆,其性能指標居於世界前列。作為我國核科學研究和核能開發應用實驗平台,可以開展中子科學、燃料材料考驗等多方面的研究。

視頻

中國先進研究堆 相關視頻

張文惠:從第一座重水堆到中國先進研究堆

參考文獻

  1. 中國先進研究堆實現首次臨界,科學網,2010-5-18
  2. 中國先進研究堆實現滿功率運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