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校運會)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人民大學 的圖片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創立,同年哲學本科專業批准招生。1986年,教育部批准設置倫理學本科專業。1999年,教育部批准設置宗教學本科專業,同年宗教學系成立,與哲學系並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成立,下設哲學系和宗教學系。2016年,教育部批准設立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本科專業(英文簡稱PPE)。何思敬、吳江、張騰霄、羅國傑、陳先達、劉大椿、焦國成曾先後擔任哲學系主任,馮俊、郝立新、姚新中曾擔任哲學院院長。現任院長為臧峰宇教授,黨委書記為徐飛教授。副院長為徐飛教授、王宇潔教授、劉勁楊教授、張霄副教授,黨委副書記為臧峰宇同志、張鵬舉同志。

學院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是國內哲學學科教學、科研和培養高級人材的重鎮,目前國內哲學院系中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教授最多,學科配備最齊全、人才培養體系最完善的哲學院系。哲學院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哲學)人材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1]的重點基地、「985」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998年,哲學院成為國內第一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設有哲學專業博士後人才流動站,擁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和宗教學三個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哲學院的哲學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哲學院擁有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兩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科研力量雄厚,有長江學者 2人(馬俊峰教授和張法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2人,新世紀人才8人。四位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羅國傑、陳先達、方立天和郭湛),兩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劉大椿和焦國成),兩位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馮俊副主任委員和張志偉)。

曾經擔任過哲學系主任和哲學院院長的有:何思敬、吳江、張騰霄、羅國傑、陳先達、劉大椿、焦國成和馮俊教授。現任哲學院院長是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郝立新教授,黨委書記葛晨虹教授,副院長為韓東暉教授、干春松教授、魏德東副教授,黨委副書記田傳峰。

師資力量

人大哲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下設哲學系和宗教學系,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美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管理哲學、政治哲學、東方哲學、佛教、宗教學理論、宗教文化等13個教研室。現有教師76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26人,講師10人,博士生導師46人(包括兼職教授),形成了以名教授為主導、以高級職稱[2]教師為主體、以中青年教師為中堅、老中青相結合的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哲學院擁有一大批著名學者,其優異的豐碩成果以肖前教授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苗力田教授的《亞里士多德全集》、陳先達教授六卷本文集、方立天教授的《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和張立文教授的「和合學」等為代表。哲學院與國際學術界也保持着良好的學術往來,與美、英、德、法、俄、日、韓、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斯洛文尼亞、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等國學術界保持着經常性的聯繫,與港澳台地區哲學界也保持着密切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係。

教學規模

人大哲學院不僅有全國配備最齊全的學科體系,也有從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到博士生和博士後人才流動站,全國配備最齊全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哲學、倫理學、宗教學三個本科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宗教學和管理哲學9個碩士點和博士點,招收高級訪問學者、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在全國百名優秀博士論文評審中有四篇入選,在全國哲學院系名列前茅,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有着輝煌的歷史,她不僅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和理論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在哲學的其他學科領域同樣處於領先地位,先後承擔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規劃項目等百多項科研項目,科研成果豐碩,多次獲得國家、教育部等各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其中以10卷本《亞里士多德全集》和《中國佛教哲學要義》等為代表。

育人特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在人才培養中堅持國際化、全方位培養大格局,積極建立與國際名校的合作,與包括英國牛津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意大利帕多瓦大學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等多所國際名校保持長期合作,邀請夥伴院校專家來校講授專業課程或聯合授課,打造全英文專業課程,通過搭建中外合作平台、積極爭取外部資源、開展暑期課程等方式,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國際化力度。

在人才培養的實踐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以優秀國際生源為基礎、充分發揮學院師資優勢,提供英文課程和中文語言環境,努力培養研究中國哲學、中國宗教的國際人才,不斷拓展學院國際聲譽和國際影響力。2019年,哲學院有80人次學生赴包括港澳台地區及英國、德國、瑞士、意大利、芬蘭、荷蘭、比利時等多個國家交流學習。哲學院還通過「中國哲學、宗教與文化」全英文碩士項目等多種渠道,為國際學生更好地融入人大校園生活搭建文化學習交流平台。

在尋找新文科發展方向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不斷探索大類招生培養模式改革,通過創新專業設計與培養模式,培養更具國際化水平的全方位人才。2016年,哲學院與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簽訂了本科PPE學生交流學習項目合作協議,借鑑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經驗,由哲學院負責學生管理,與國際關係學院、經濟學院聯合培養。在這一項目中,課程涵蓋形而上學、知識論、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倫理學政治哲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政治學概論、英美政治制度、國際關係史、中國政府與政治等,力圖幫助學生打破因學科孤立帶來的思維局限,融會貫通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三個專業的理論與方法,集古典與創新為一體,努力成長為具有全球視野、充滿中國文化自信的領導型人才。

視頻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相關視頻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系主任焦國成向全球華人拜年
中國人民大學宣傳片,優秀的人需要優秀的學校

參考文獻

  1. 211工程大學名單大全,百分網,2017-06-22
  2. 2017年教師職稱評審最新細則 ,學習啦,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