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位於河南省許昌市,是河南省首家以中原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河南省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由許昌學院主辦、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監管。

博物館占地1500平方米,共設18個展廳22個部分,展品2000餘件,由許昌學院歷時3年,投資500萬元興建而成,較為詳細地展現了中原農耕的源流、農耕器具、糧食加工存儲、炊事飲食、傳統習俗、休閒娛樂、鄉村工匠、農副生產、交通運輸等中原農耕文化的全景圖。

建館背景

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這裡的傳統農耕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農村、農民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農耕生產生活方式正在漸行漸遠,在時代轉變和文明嬗變的歷史節點上,建設一個以中原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1],搶救性地收集、存留和展示傳統農耕文化遺物,加強農耕文化研究顯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為了搶救性收集、展示正在淘汰和消失的傳統農業生產工具、農民生活用品,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原農耕文化,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子孫後代,許昌學院自2010年開始着手籌建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經學校有關部門和建設團隊經過近三年的努力,農耕館於2012年12月30日正式落成開館。河南省文化廳常務副廳長崔為工、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長李玉東、許昌市副市長秦春梅等省市有關領導出席了開館儀式。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長李玉東在講話中對許昌學院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為文化建設作貢獻的熱情,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這是河南省首家以中原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它對於農耕文物、促進農耕文化研究、弘揚傳統美德、教育子孫後代等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積極意義,該館將納入河南省博物館的管理體系,希望不斷完善和提升,充分發揮它的社會效益。

建築布局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樓房系原樣複製許昌學院前身——省屬許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老校區50年代初建成的教學樓,共兩層,建築面積1500餘平方米。該館內設展廳18個、板塊22個,運用圖片、文字、實物、場景再現等表現手段,將農耕源流、農耕器具、農耕風貌、糧食加工、交通運輸、村鎮民居、農耕嬗變、收穫儲存、紡織衣飾、家居生活、炊事飲食、傳統習俗、休閒娛樂、鄉村工匠等有關農村、農業、農民的各種元素[2]匯集起來,全方位勾畫出了近現代中原農耕文化的全景圖,展示了農耕文明向現代農業文明轉變的歷史節點。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的特色可以簡要概括為五個字:

一是「中」,就是立足於以河南省為主要區域的大中原,努力挖掘和生動展現中國中部地區的農耕風貌;

二是「近」,就是以當下為歷史立足點回望過去重在記載和展現近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十年來剛剛消逝和正在變化的事物與境況;

三是「深」,就是以大量文字展板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境」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內涵,突出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

四是「全」,就是全方位展示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共設18個展廳22個部分,努力勾畫中原農耕文化的全景圖;

五是「真」,展品不求外觀華麗,但求真品真實,寧缺勿仿、寧舊勿新,2000多件藏品均為來自民間的真品,儘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傳統農耕風貌。

視頻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 相關視頻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農耕時代的記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