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醫藥學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醫藥學報》創刊於1973年,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聯合辦刊,為大型中醫藥綜合性學術期刊,國際連續出版物及中國自然科學I類期刊。多次被評為全國及省優秀科技期刊,並多次入選國際書展。為國內權威數據庫和文摘雜誌的固定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1]、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1992年全國優秀期刊(三等獎,中宣部、國家科委和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1999年Caj-cd規範獲獎期刊(清華大學);2001年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03年優秀期刊(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2005年起被《化學文摘》收錄(美國);2008年~2017年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國家科技部);2009年被《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收錄(美國);2014~2017年第3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國家科技部);2018年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收錄;2019年2020年再次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國家科技部)。

《中醫藥學報》以振興中醫藥學術,交流中醫藥科研、臨床及中西醫結合的經驗及成果為宗旨。辟有:學術探討、中藥研究、實驗研究、思路與方法、臨床研究、名醫經驗、臨證體會、臨床報道、方劑研究、針灸經絡、中西醫結合、製劑工藝、醫籍探析、綜述、醫史文獻、爭鳴與商榷等欄目。

報刊職能

《中醫藥學報》以振興中醫藥學術,交流中醫藥科研、臨床、教學及中西醫結合的經驗及成果為宗旨,辟有:學術探討、臨床研究、臨床報道、中藥研究、方劑研究、名醫經驗、臨證心得、針灸經絡、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製劑研究、實驗研究、醫籍探析、綜述、學術爭鳴等欄目,並可根據需要增設新欄目,是從事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及中醫藥學員、廣大中醫藥愛好者的專業刊物。

期刊簡介

主要欄目

主要欄目有學術探討、臨床研究、臨床報道、中藥研究、方劑研究、名醫經驗、臨證心得、針灸經絡、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製劑研究、實驗研究、醫籍探析、綜述、學術爭鳴等欄目

取得榮譽

《中醫藥學報》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被評為雙效期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頒發了榮譽標誌。

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和邏輯性,有理論性和指導實踐意義。

2.文稿要求論點鮮明、數據可靠、資料翔實、分析方法正確,語言精練、書寫工整。

3.研究類文稿和綜述、講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臨床經驗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請按照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分前言、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研究類文稿應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2],3~5個關鍵詞。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作者單位、作者姓名、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應採用結構式著錄: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

4.文稿(可用複印件)要求打印在16開白紙上,字跡清楚,簡化字以國務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數字請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七個單位公布的《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書寫。計量單位請用國際標準計量單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體書寫,並註明文種、大小寫和正斜體。圖請用白紙單面墨繪,尺寸應較計劃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請用光面紙印出,要求清晰、層次分明。圖和照片不得摺疊和出現劃痕,背面請註明圖號、作者、文題和上下向。

5.文稿中摘編或引用他人作品,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其來源,在參考文獻表中列出。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列入參考文獻,必要時可在文中加注,說明作者、文題和來源。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本刊採用順序編碼制,引用處依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排序,並用方括號標註。

6.來稿請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執後3個月後未接到本刊採用通知時,作者可自行處理。

7.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徵得作者許可。如作者不允許對內容修改,務請在來稿中註明。

8.來稿請第一作者所在單位領導審核並附單位介紹信。來稿請勿一稿兩投或多投,如該稿曾在學術會議上宣讀或在內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種發表過,請在投稿時加以說明。

9.來稿首頁作者單位後請註明單位所在城市名稱及郵編。此三項請列於首頁正文下方,並用橫線隔開。項目資助課題請註明資助單位及編號。為方便聯繫,請留電話號碼或E-mail地址。

視頻

中醫藥學報 相關視頻

中醫藥:從濟世良方到「中華瑰寶」
中醫藥文化 中國中藥歷史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