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成立於2015年04月21日,註冊地位於海淀區增光路55號北京紫玉飯店2109房,法定代表人為李井新。經營範圍包括開展數字文化產業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發;相關標準制訂;大數據庫[1]建設、人才培訓;技術交流;諮詢服務;宣傳會展;成果轉化;編輯專業刊物;承辦政府委託事項;國際交流合作。

相關資訊

第六屆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國際峰會幹貨滿滿 大咖共議趨勢、機遇、技術,點燃數字引擎

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總規模超過45萬億元,其中數字文化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猛。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修課」。

2022年6月17日,以「點燃數字引擎,賦能未來世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國際峰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峰會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網信辦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指導,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智庫、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玉泉智庫和每日經濟新聞主辦。

在首日的主題論壇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劉玉珠,國務院參事、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理事長石勇,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熊澄宇,中國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吳德勝,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總編輯聞達,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項煌妹,抖音集團社會責任部運營總監馬燾等幾十位數字文化產業領軍人物齊聚,共同探討產業發展新趨勢、新機遇、新技術。

文化強國建設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離不開數字產業的發展。新時代文物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讓文化「活」起來也離不開數字的強大助力。數字技術的永久性、數字性、高效性、智能化、網絡化為文物保護管理、展示傳播提供了先進的工具。

疫情之下,數字化活化利用讓文物迎來新機遇。文物[2]雲上展覽層出不窮,人們在足不出戶中憑藉數字技術身臨其境領略遺產地。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劉玉珠舉例:鼓浪嶼國際社區10萬平方米的島嶼、50組代表新建築和900餘棟歷史的風貌建築,通過數字技術的動態監測,重現在遊客面前;敦煌的海外流失數據庫建設,讓流失海外中華文物數字化回歸成為可能,觀眾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隨時遇見敦煌。三星堆考古出土的玉石器,利用數字技術從傳統料型的經驗研究,轉化為系統性監測鑑定和量化研究,為文明探源提供科技力量……

具體而言,劉玉珠表示:「全國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56處世界遺產,1.08億件可移動文物,數量巨大的民間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共同構成有待深度挖掘和利用的中華文化遺產保護。全國6183家博物館,2021年舉辦展覽3.6萬個,疫情情況下接待觀眾近7.6億人次。線上展覽3000多個,教育活動1萬多場,網絡總瀏覽量41億次,公眾對文博產品有着旺盛需求。數字化讓文物『活』起來,孕育着文物產業發展。」

當然,劉玉珠認為數字文化產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政府主管部門也要聚焦文化市場的需求,促進和完善產業政策,支持各類文化企業發展壯大。藉助市場力量,發揮各自優勢,聯手創造可持續的文物數字化的中國樣本。

視頻

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 相關視頻

2019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交流展開展
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聯盟向我縣捐贈40台淨水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