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the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簡稱中聯部(IDCPC),成立於1951年,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負責對外工作的職能部門。

主要職責

貫徹落實中央對外工作的方針、政策,跟蹤研究國際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發展變化,向黨中央提供有關情況和對策性建議;受黨中央委託,負責中國共產黨同外國政黨、政治組織的交往和聯絡工作;協調、歸口管理[1]中央直屬機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的有關對外交往工作。

背景資料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the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簡稱中聯部,1951年成立。是由中共中央負責開展黨的外事工作的職能機構。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中央對外工作的方針、政策,跟蹤研究國際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發展變化,向黨中央提供有關情況和對策性建議;受黨中央委託,負責中國共產黨同外國政黨、政治組織的交往和聯絡工作;協調、歸口管理中央直屬機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的有關對外交往工作。圍繞不同時期黨的中心任務開展對外交往,深入開展新型黨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對象從各國共產黨及其他左翼政黨擴大到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主政黨、發達國家的社會黨、工黨、保守黨等各種意識形態和性質的政黨、政治家及其國際組織。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耿飈、姬鵬飛、喬石、錢李仁、朱良、李淑錚、戴秉國、王家瑞、宋濤先後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工作對象

工作對象從各國共產黨及其他左翼政黨擴大到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主政黨、發達國家的社會黨、工黨、保守黨等各種意識形態和性質的政黨、政治家及其國際組織[2]。目前,中國共產黨已與世界上14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政黨和組織建立了聯繫和往來,其中多數為執政黨和參政黨。黨的對外交往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深層次的新格局,呈現出「知交盡四海,萬里有親朋」的可喜局面。

機構歷史

1951年1月,根據中央決定,中央對外聯絡部成立。王稼祥任部長。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聯部領導被迫停止工作。劉寧一任代理部長。

1968年4月,根據中央決定,中聯部[3]實行軍事管制。任允中任軍事管制小組組長。

1971年,中央任命耿飈為中聯部部長。9月,中聯部中共臨時核心小組成立

1973年8月,經中央同意,中聯部中共核心小組由12人組成。耿飈任組長。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耿飈任中央聯絡部部長。

1977年12月,經中央批准,中央聯絡部增加同第三世界各國民族民主政黨聯繫的任務。

交往形式

隨着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面的不斷擴大,交流內容更加充實,交往形 式更加多樣。高層往來、工作訪問、專題考察、理論探討、幹部培訓、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新型黨際關係的內涵。黨和國家領導人直接指導和親自參與,有力地推動了黨的對外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