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灰山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灰山遺址位於民樂縣六壩鎮東北約2.5千米處,遺址是由灰土與沙土堆積而成的一座呈東南~西北走向沙土丘,高出地表約5~6米,面積24萬平方米。屬四壩文化[1]

基本內容

位於民樂縣城北27公里的六壩鄉辦林場東側。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o.5~5米,內涵豐富。出土陶器有罐、盆、缽、盤、杯;石器有斧、鋤、紡輪和石祖,還有炭化麥粒、穀粒以及銅鐵器等。1987年夏甘肅省文物研究所進行了局部發掘,在遺址東北面挖掘了320平方米,共發現249座土室墓,出土文物1003件。西灰山遺址位於李寨鄉菊花地村北3.7公里的戈壁灘上,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2.7米,地面散布大量的石器、陶片。石器多為砍砸器;陶器有夾砂彩陶,紅底黑彩。紋飾以線條為主,有繩紋、網紋、弧線紋等。在斷層中還發現有炭化麥粒、骨錐、鐵箭頭等。遺址內涵豐富,保存完好,屬新石器四壩型文化遺址。八卦營古城遺址 位於永固鄉八卦營村西北。漢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42萬平方米,城垣殘高4米,底寬14米,夯土層厚10厘米,護城河寬8米。東西兩面開門,內有宮城、內城、紫營台。城垣附近有很多漢代殘磚碎瓦、灰陶片、石磨殘塊。城址東北100米處有高約5米,面積2000平方米的高台,俗稱「點將台」,地面有灰陶片。

文物遺存

東灰山遺址發掘出的遺物有石器、陶器、骨器、銅器和少量金器及炭化小麥[2]等。石器以生產工具為主,有斧、鋤、錛、刀、鑿、磨盤、磨棒、砍砸器、刮削器等。陶器以生活器物為主,器物以平底、有耳、帶蓋為造型特徵,多以泥條盤築,裝飾工藝彩繪、壓印、貼塑三種手法,器形有夾砂紅陶壺、罐、盆、鼎、盤、器蓋、陶塤、紡輪等。骨器為生產、生活用具,有鑿、匕、錐、紡輪等。銅器出土16件,有銅刀、錐、管飾、耳環,多為砷銅。另出土金耳飾10件。  

研究價值

東灰山遺址四壩時期的農業經濟,是經營以粟為主黍為次的小米類農業,小麥、大麥和裸大麥被普遍使用,以大麥和裸大麥為主的麥類作物,是當地旱作農業的補充。大量炭化裸大麥遺存的發現,為認識麥類作物種子的分類提供了很好的實物材料。

視頻

東灰山遺址 相關視頻

山丹縣博物館舉辦「小小考古家」探秘四壩文化之旅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