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望洋燈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望洋燈塔(葡萄牙語:Farol da Guia,俗稱:松山燈塔),是一座位於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是東望洋炮台的一部分,亦是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蹟之一。1992年,東望洋燈塔獲評為澳門八景之一,並在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於2019年被列入中國工業遺址名錄當中[1]

自2005年澳門特區政府廢止《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南灣重整細則章程》兩項對當地世界遺產有保護作用的訓令起,東望洋燈塔的景觀便一直遭受破壞,澳門在經濟高速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熾熱下,大量新興建的樓宇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包括東望洋燈塔在內的文物建築的環境與景觀。現時燈塔已被山下多座高樓包圍,且有更多高樓項目將會進一步破壞燈塔的景觀,澳門政府的處理手法亦受到市民及學者的批評。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陳明銶和澳門大學教授余永逸評論,東望洋燈塔的案例證明了澳門政府忽視了在城市規劃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特色

東望洋燈塔有白色的外牆,帶着黃色的線條點綴。燈塔建築是一個圓柱形結構,底部直徑為7米往上收分為5米,內部共分三層,有一坐迴旋梯連接垂直空間。燈塔總高15米,塔頂設置了全球僅有兩盞、製造的工廠早已停產的巨型水晶射燈,其射程可達16海里之遠。燈塔旁邊設有一座具17世紀葡萄牙修院特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燈塔的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標值,為澳門於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歷史

東望洋燈塔始建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由土生葡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所(Carlos Vincente Da Rocha)設計,於1865年9月24日正式開始運作。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是澳門的象徵。1992年,東望洋燈塔被評選為「澳門八景」之一[2],並於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燈塔最初以一盞火水燈發。1874年,燈塔在甲戌風災中受損,於1894年重修完成,1910年加入光學稜鏡為運作,1975年改為電動轉動。1992年,東望洋燈塔被評選為「澳門八景」之一。

雷達還未普及之前,東望洋燈塔是進入珠江的地標。現今燈塔已改由現代化照明系統,仍為航海人士服務。由於地勢高,燈塔亦被用作懸掛颱風訊號和燈號,向公眾發放風暴消息。

視頻

澳門東望洋燈塔 相關視頻

澳門東望洋燈塔
澳門八景:東望洋百年燈塔綠意盎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