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平半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平半島
[ 原圖鏈接]

中文名: 東平半島

別 名: 橋東半島

行政區類別: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

面 積: 8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10萬人

方 言: 惠州話,客家話,潮汕話

車牌代碼: 粵L

東平半島,又叫橋東半島。是廣東省惠州市區惟一的都市半島,位于歸善縣輔楊門(俗稱東門)外,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0萬人。擁有大路口,林崗頭、長崗嶺、窯頭村、翟屋、梁屋、劉屋等10個自然村。[1]

主要樓盤

東平半島形成高達205萬平方米的高尚生活板塊,擁有東方威尼斯、東湖花園、荷蘭水鄉、頤景花園、新世界長湖苑。

歷史

南北朝禎明二年(588年)歸善縣從梁化移治白鶴峰。 自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設縣治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歷來是東江流域水陸貨運集散地,歷史比地處橋西的府城還要久遠。 乾和三年(945年)就有東平半島的人文記載。據《十國春秋》,是年封惠州水東廟二神曰興祚王、泰民王。宋·唐庚在惠州所作《水東廟記》曰:「廟中神象二:其一介冑按劍而坐者曰興祚王,其一烏巾紫袍端笏而坐者曰泰民王。觀興祚之名,疑南漢時所封,而不敢遂以為然者,蓋無所考也。吾始至惠州,屏居於南山之上,北望西江之東,林木之間夜夜有燈蘊然,里人云此水東靈廟也。」水東神廟,就位於東平半島的東新橋橋東橋頭南面。該年份距今已經1063年,是整個惠州1400年的歷史長河中較早的人文類記載。 蘇東坡被貶惠期間,也主要居住在東平半島。根據《蘇東坡寓惠行蹤考》,紹聖元年(1094)十月,蘇軾貶來惠州,在橋西合江樓居十六天後,遷橋東嘉祐寺。《蘇軾年表》也有記,紹聖三年(1096)七月,蘇軾侍妾王朝雲在白鶴峰新居落成前不久病逝。直到紹聖四年(1097)四月,東坡被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才帶着兒子蘇過離開白鶴峰新居。期間,蘇東坡曾兩次居住在嘉祐寺,前後一共一年又二個多月。東坡居惠期間,主要居住在東平,西湖則成為其主要活動場所,為惠城留下了大量詩作佳篇和人文故事。後人為紀念東坡,主要在西湖邊,東坡足跡走過的地方興建了大量紀念類建築。 東平半島在歷史上有過重大政治影響,東平翟屋村,是農民起義領袖翟火姑故鄉。 1854年(清咸豐四年)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直接影響下,廣東「天地會」發動一場波瀾壯闊的大起義,反清烈火熊熊,燃遍粵、桂、湘、贛、黔五省。東江流域,先是何祿於6月10日,在東莞石龍率眾起事;繼之,歸善縣東平村農民翟火姑又於8月11日,在歸善縣三棟沙坳揭竿起義。是日,翟火姑與官橋(今三棟鎮官橋村)人何亞璜聚眾盟勢,亮出「大元帥翟」、「平東王何」的旗號,下封飛龍、飛虎將軍,分帥千餘部卒,義軍公開宣稱「馬安府、三棟縣、官橋沙坳皇帝殿」,翟火姑領導農民起義,前後達12年之久,在清代惠州地區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農民起義,起義軍以官橋沙坳一帶為根據地,攻縣城,殺官吏,破反動民團,向惠州府挺進,先後攻占了海豐、河源、博羅等縣城,並攻克九龍司城寨,同香港英國當局隔海對峙。1855年5月,清提督昆壽率兵瘋狂反撲,起義軍轉戰粵東,1865年1月,義軍和平攻入江西,先打定南廳,後圍信豐城,1857年3月,翟火姑陣亡於江西信豐,所部加入太平軍石達開部,東平半島的變遷,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平半島陳年開發,第二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後,東平半島開發建設,達三階段改革開放,推進東平半島拓展延伸。 1950年夏,廣東省交通廳,匯同惠州鎮人民政府建設科,對東平半島進行規劃測繪。(注)一是發展公路汽車運輸業,成立東江公路處,廣汕公路惠州段無橋樑,分為三步方法,1951年夏,成立東江渡口所,用汽船渡江解決無橋難題,渡江口岸,設在下水北至拱北橋江邊,由廣州調進渡江汽船1艘(後仿造數艘),1952年春,開通了廣汕公路汽車運輸業,這時廣汕汽車運輸路程,從水北用汽船渡江,通過市區東新橋,經東平窯頭出口,實現廣汕公路第一步通車。這時汽車運輸業剛起步,企事業單位汽車甚少,據惠州汽車統計,客運汽車49輛,貨運汽車65輛,共計汽車114輛。隨着工農業生產發展,工商業繁榮昌盛。營運汽車不斷增加,惠州人流量與日俱增,市區交通有礙廣汕汽車通往。1956年8月,進行環城改線7.1公里,廣汕汽車繞道走,江北汽船渡江後,通過菱湖路經佛祖坳汽車站,往西枝江河邊。1957年12月,由省交通廳投資人民幣50萬元,興建西枝江木橋1座,實行一橋二地(深山、廣汕)惠州段公路橋,由東平窯頭出口,廣汕公路第二步通車。 1978年7月,有省交通廳投資1080萬元,興建東江大橋,東街東平半島,西聯西岸江北,是廣汕公路惠州段公路橋,橋長806米,寬12米,其中兩邊行人道各1.6米,總面積9672平方米,淨跨75米,是空腹式等截面懸鏈箱型拱橋,1981年1月建成通車,此橋建成後,廣汕車輛來往,無需經渡口所汽船渡江,減少市內繞道里程約8公里,由江北大道過東江大橋,往東平窯頭出口,減輕市區交通壓力,提高運輸效率。

名勝古蹟

橋東(東平半島老城區),著名的歷史遺蹟包括江孝子故居、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的水東街、歸善學宮、嘉佑寺及東新橋古碼頭等。其中,水東街在清末民初曾是惠州的商業旺地,這一帶的騎樓建築有着惠州特有的文化風情,這條中西合璧風格的繁華街道也是惠州市區的發源地。

參考來源

城市的眼睛:鳥瞰惠州東平半島

參考資料

  1. 用腳步丈量東平半島,西子論壇 , 2001-16 19:41